赛事版权与影视版权有类似之处:都是高价“租来”的内容,除了卖广告和卖付费会员外,都没有很好的赢利点。欧美赛事的商业化经验并没有给国内市场带来甜头,更糟糕的是,当视频平台发现外部版权价格过高,还可以花钱做“自制”降低成本,照样可以出爆款,但在现有条件下,平台方几乎不可能做一场叫好又叫座、生命力久远、还能引发大众关注的赛事。 视频网站十几年没有盈利,赛事版权又何以幸免? 国内平台拿到的版权赛事,商业化成绩平平,即便行业商业化最成功的NBA赛事,也因为版权价格过高而导致腾讯一直亏损。因此,一位体育行业观察人士相当悲观地认为:“体育赛事在可见的将来,很难盈利。”而腾讯用15亿美元续约NBA,也未必是件好事,“它有钱高价买这个赛事,大概率不会再花钱买别的赛事版权了,这对整个体育生态来说也不是好事儿。” 手握金钱的阿里可谓整个行业此时最后的压舱石。 “就互联网各大平台的举动来看,大家都没有想着赚钱,都是卡位。商业是一方面,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诉求。”有业内人士告诉虎嗅,“阿里未必非要从体育本身赚什么钱,它着眼的可能是电商生态,将体育用户转化为电商用户买买买,其目的就达到了。” 但现在阿里要失望了。 PPTV的六年资本漂流 巨头变脸,小玩家遭殃,这可能是PPTV的过去、现实甚至还有未来——从2011年开始,资本夹缝中的PPTV就开始了它惶惑不断的漂流之旅。 2012年10月,PPTV就曾与苏宁洽谈收购事宜,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2013年,持有PPTV优先股的投资方日本软银提出,让PPTV与PPS合并,但在控制权问题上,双方发生分歧,PPTV不愿PPS主导收购,谈判破裂。PPS对百度投怀送抱,后者与2013年5月收购PPS后与爱奇艺合并,组成爱奇艺PPS,后PPS品牌彻底被消化。 2013年四五月间,眼看与PPS合并无望的PPTV与当时风头尚劲的搜狐视频洽谈收购事宜,但又失败了,根由依然是控制权无法谈拢。 2013年7月前后,PPTV现后与阿里、湖南卫视单独或同时谈判收购事宜,但因控制权再次谈崩。 2013年8月,在资本圈转了一大圈的PPTV又与苏宁坐在谈判桌前,当月的PPTV举行的PPLink硬件发布会上,第一排的嘉宾就是苏宁投资部相关人士——PPTV像是公开向资本圈和媒体表示名花有主。 而在两个月后的10月底,苏宁云商和联想弘毅宣布,以4.2亿美元估值战略投资PPTV,其中苏宁云商出资2.5亿美元,联想弘毅出资1.7亿美元,据称PPTV实际以3.9亿美元现金+3000万美元的期权接受了投资。先前的投资方软银、蓝驰、德丰杰悉数退出,套走原有投资金额近3亿美元,也就是说,PPTV在卖身时,到手现金不到1亿美元。 至此,PPTV第一轮资本纷争归于平静。而资本变动频仍,导致原本坚持“控制权”的公司高层也开始走马灯似的轮换。 2014年3月底,PPTV原CEO陶闯转任常务副董事长,创始人姚欣转任OTT业务,此后低调离职,而联想系吕岩上位,担任CEO,副总裁单晓蕾、市场副总裁周亚娜、战略和投资部副总裁张坤等在此轮人事变动中均选择离职。至此,联想系高管控制PPTV,但时间不长,2014年11月底,以CEO吕岩为代表的联想系纷纷离职,来自苏宁云商的范志军开始担任CEO。至此,苏宁系彻底控制PPTV。 2015年8月,阿里与苏宁云商宣布互相持股,苏宁云商以140亿元认购阿里相当于新发行股份,同时,阿里以283亿元参与苏宁云商非公开发行,占股19.99%。 2015年底,苏宁云商已作价25.87亿元,将手中的PPTV股份转给苏宁文化。这是PPTV所经历的第二轮资本变动,此时,创始团队高管早已离开,当初坚持的“控制权”终归于虚无。 2018年7月,阿里大文娱参与苏宁体育A轮融资。2019年7月,阿里体育与苏宁体育旗下PP体育成立合资公司,有传闻阿里将收购PPTV。 2019年8月,阿里与苏宁传出合作终止,重新谈判的消息。 8月2日,苏宁体育曾对外宣布,启动B轮融资,并计划未来两到三年上市。然而,苏宁体育一年在版权上的平均花费就要几十亿元,再加上带宽成本、运营成本,一年需投入至少百亿元。对于拿着大量体育版权和羸弱用户日活数据的PPTV来说,它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吗?除了阿里,谁有这个实力?或许还有腾讯、百度,但他们都有了自己的视频生态。 而从2012年至今,PPTV从未逃出苏宁和阿里所编织的资本牢笼,在来回折腾6年之后,这家曾经的明星视频公司只剩一具空壳,填满了苏宁高价买来的体育赛事版权。不变的,还是作为博弈筹码,在巨头间来来往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