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大力推進全省林權制度改革。習近平同志那時候明確提出,集體林權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這項改革意義非常重大,后來很多學者評價為是“繼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的又一次革命”。從根源上說,森林是福建最大的優勢之一,森林多了,就可以調節空氣、涵養水分、優化生態環境,也可以增加老百姓收入,所以我們必須從制度上保持和發展這個優勢。2001年,習近平同志一錘定音,推動了福建省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這項改革極大調動了林農種林、護林、用林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習近平同志離開福建后,林權制度改革還在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2003年以來,福建省森林資源不斷增加,森林覆蓋率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三是城市湖泊的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當年污染嚴重的廈門筼筜湖及福州西湖的污染治理,都是在習近平同志重視關心和支持下啟動的。歷經幾屆政府和大家群策群力,採用截污、清淤、補水的科學方法,湖泊治理取得圓滿成功。昔日污染嚴重、令人望而卻步的筼筜湖,生態環境有待提升的西湖,如今已成為廈門和福州亮麗的風景名片,成為市民休閑、游覽的好去處,被群眾贊譽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好的詮釋。 四是治理“餐桌污染”取得良好成效。習近平同志任省長期間,他積極開展基層調研,通過充分收集群眾反映,了解到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諸多問題,並據此要求在全省上下開展治理“餐桌污染”和嚴查“瘦肉精”專項工作,有效維護了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這項工作在全國也是具有開創性的。 採訪組:請您回顧一下習近平同志主持政府工作期間,推動《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制定和實施的具體過程。 李在明:2000年底,“一控雙達標”的艱巨任務圓滿完成以后,我們還沒來得及鬆口氣,習近平同志就提出要重視制定長遠的生態環境戰略規劃。他給我們講,推動這方面工作一定要先搞調查研究,要在具體實踐中尋求解決的政策和措施,這樣工作才能真正產生可持續的實際效果。習近平同志當時要求我們用一年時間搞調查研究,把生態省建設各方面的問題摸清楚。用這麼長時間搞調研,也可以看出他嚴謹的工作態度,從沒有急功近利走過場的想法。習近平同志深知《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的制定,涉及方方面面,關系全省社會經濟發展大局,這項工作光靠省環保局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需統籌考慮、多方協作才會有效果。當時,他安排了省計委牽頭制定,省環保局和有關廳局積極配合,並提供有關素材,一方面做調查研究,一方面搞課題研究。為制定好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習近平同志還提議成立了一個領導小組,親自任組長,承擔最大的責任。這個小組成員,包括省政府常務副省長、辦公廳及省直有關廳局領導,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環保局。大家做了很多調研工作,也研究了很多省內外、國內外的典型案例。 在啟動初期,習近平同志就明確指出,生態省建設,首先思想要通,理念要新,措施要實,立足實際,著眼未來,這樣工作開展起來才會比較順利。習近平同志要求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不僅要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問題,更要從全局戰略的高度來看問題。從這個觀點出發,他所要求的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有很強的科學性,不僅時空跨度大,而且和經濟發展結合得非常緊密,充分為長期的發展考慮。就我多年的工作經驗來看,沒有哪個省長會在一個地方干20年,由此可見,習近平同志當時所做的規劃,完全是為福建的未來考慮,為子孫后代考慮,為可持續發展考慮,而不是為他自己任內的短期看得見的“政績”去考慮。 2002年5月,我們完成了總體規劃綱要第6稿的修改工作,省環保局隨即向習近平同志匯報。之后,他就開始籌備全省環保大會來推動生態省建設的實施。這個大會至關重要,習近平同志決定以省委省政府的名義召開。他一貫很反對開那種言之無物的會議,要求會議一定要開得有成效。他對我說:“生態省建設中有很多政策、措施、方法要研究,這需要請國家環保總局進行指導和支持,所以你和國家環保總局聯系一下,向他們提兩個請求。第一,我們省委、省政府擬於2002年7月3日召開旨在全省推動生態省建設的環保大會,屆時請解振華局長參加這個大會,並請他在大會上講話。第二,我們的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的送審稿,還要請國家環保總局審核把關並邀請國內權威的生態環境及經濟方面的專家和兩院院士一起來參加論証。這樣,我們制定出來的規劃綱要才更有科學性、權威性和可行性,實施起來也會更有把握。” 2002年6月初,我去了北京,找到時任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同志,按照習近平同志的囑托向他匯報並說明了情況。解振華局長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們的全部要求,並且馬上著手召集有關專家和院士分頭審閱《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以及籌備赴閩開會事宜。解振華局長如此支持我們,是有原因的。他對我講,福建開展生態省建設的條件是非常好的。第一,省委、省政府對生態省建設高度重視。特別是習近平同志親自組織、領導、推進生態省建設。第二,福建省連續多年的森林覆蓋率都位列全國第一,空氣、水環境優良率也排在全國前列。而且福建在區位和地理上有優勢,省內“五江二溪”主要流域都在自己的區域內自成水系,達標率高,不存在外省污染的問題。第三,由於歷史上是“前線”的緣故,福建省的大型污染企業比較少。第四,省環保局領導班子團結有力,環保系統上下協調,政令暢通,組織紀律性強,這是實施生態省建設的基本保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