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習近平同志明確了在機構改革中要加強環保部門建設。當時,全省政府機構改革正處在縮減政府機構和人員的關鍵階段。習近平同志很重視生態環境建設,深知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他在這次調研的座談會上明確表示:“環保部門在政府機構改革中應該是加強的部門,同意局黨組提出的建議,協調省紀委設立省紀委派駐省環保局紀檢組。”全省機構改革結束后,不但保留了各級環保局,還把全省不少原來是二級局機構的縣(市、區)級環保局全部列為一級局機構,成為政府的組成部門,還設立各級紀委派駐環保局紀檢組。在加強省環保局領導班子建設方面,習近平同志在肯定我們新的省環保局黨組工作基礎上,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強團結,不斷消除“毀容事件”的負面影響,同心同德開創環保工作新局面。他還同意近期以省政府名義召開全省重點污染企業和各設區市、縣(市、區)領導會議。 此外,習近平同志還要求,省環保系統要結合“數字福建”建設,在全國率先建立重點企業和主要河流交界斷面的環境自動監測監控系統(站),為實時在線監測監控重點排污單位和流域環境污染提供科學依據。他的重要指示,我們很快就落實到位了。 習近平同志這次到省環保局調研,消除了大家的顧慮,鼓舞了士氣,統一了思想,促進了團結,明確了工作方向,解決了很多關鍵問題。從此,大家更加努力地工作,我們也得到國家環保總局全國通報表揚及省委省政府的多次充分肯定。 採訪組:在習近平同志任省長期間,對於重大環保事故是如何處理的? 李在明:2000年2月18日下午5點40分,省環保局接到三明市環保局“關於沙溪灣發生大量死魚的情況報告”后,我們馬上向省政府報告並召開局長辦公會議,決定由省局叢瀾副局長立即布置安排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專家,並商請省水產局等有關人員趕赴現場監測水質、查明原因。2月23日上午,局長辦公會議聽取了初步調查情況的匯報后,要求再次核實后向省政府報告。2月25日上午,我陪同習近平同志到廈門,與著名台商王永慶先生洽談繼續在漳州投資辦企業及相關的環保問題。那一天,省環保局經再次核實“死魚事件”后形成正式調查報告上報省政府,我同時報告習近平同志。初步認定是因為有一個農藥廠涉嫌違規偷排污染物,造成閩江100多公裡的水體污染、1500噸以上魚類死亡,造成的經濟損失已超過1300多萬元。污染也造成了大面積的用水恐慌,周邊群眾擔心自來水廠水質受到污染,紛紛搶購礦泉水備用。 2月25日傍晚,習近平同志指示我連夜返回福州調查處置,並會同有關部門保障閩江流域沿岸城鄉群眾的用水安全。2月26日凌晨1點多,我返回福州后,立即布置對閩江、沙溪的沿江(溪)交接斷面及所有的自來水廠取水口進行全面的密頻次水質監測,對受污染威脅的水廠採取臨時性關閉或技術性應急處置。根據前一段初步判斷,我們已先期對閩江沿江(溪)有關化工企業、農藥廠暫時停產,不得排放任何污染物,並定時向沿江(溪)政府部門通報我們採取的措施,將已逐步控制水質安全的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以安定人心。同時,由省政府副秘書長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和省內外環保專家對沙溪“死魚事件”原因進一步深入調查核實取証,進行科學論証。我們在採用排除法的同時對死魚解剖(就近用三明環境監測站先進的色質聯機),通宵達旦檢測出魚體致死物與三明市農藥廠違規排放的有毒污染物相一致,確定沙溪“死魚事件”是三明市農藥廠造成的。我們馬上正式責令該廠關閉生產線並封存生產設備。 調查還發現這家企業有的項目沒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私自開工生產並排放有毒農藥中間體的情節。我把這個情況向習近平同志和分管環保的副省長匯報后,他們立即指示:查明情況后,嚴肅追查責任人,對觸犯法律的,要依法處理。習近平同志還特別交代我,要和分管工業的副省長通氣后及時向社會公開實情。根據習近平同志指示,我們對部分省內外媒體通報了情況,並由《福建環境報》和《中國環境報》連夜發了通稿。這起水體污染事件得到了及時妥善處置。 三明市農藥廠是國有企業,也是當地的創稅大戶,法人代表是省人大代表。隨后,我們按法律程序把此案移送省公安廳進一步調查取証,對有關責任人依法進行了嚴肅處理。 採訪組:習近平同志主導的“生態福建”建設是如何開始的? 李在明:據我掌握的情況,習近平同志關注“生態福建”建設要追溯到1996年。那時,習近平同志任省委副書記,分管農業農村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就很重視生態環保工作。當時,福建省在農業上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的現象比較普遍,水土流失也很嚴重,特別是長汀縣的問題很突出。那一時期,很多殘留的農藥和化肥滲透到土壤中,又通過雨水流進江河湖海,造成水環境污染,還造成土質退化。同時,畜禽養殖業尤其是養豬的污染相當嚴重,很多農村的養豬大戶管理粗放,部門監督也不到位,不少養豬場無序排放,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江河湖泊裡面的微生物、水藻大量繁殖,給水體造成嚴重的面源污染。習近平同志很重視這些問題,他明確提出要治理面源污染。針對有些干部群眾忽視環保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情況,他提出:“保護生態環境,首先需要增強干部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先從思想上引導。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贏得經濟的一時發展。” 當時確實有些領導干部對環保工作很不重視,甚至認為可有可無。舉個例子。我當時到閩江流域的水口庫區的一個畜禽養殖大縣去調研治理面源和畜禽養殖的污染問題。當時水口庫區受到附近的畜禽養殖場無序排放及面源污染的影響,年年水浮蓮瘋長,既污染了水質還造成水體缺氧導致魚類大量死亡事件頻頻發生。為此,我建議在山水交界的一重山地方劃出禁止畜禽養殖的區域,防止排泄物造成水體污染。可是,這個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對這個建議很不滿意。他說:“李局長,這裡不讓養,那裡也不讓養,你還要不要吃肉呀?”我說:“我要吃肉,大家也要吃肉,但是我們更要喝水呀!如果把水污染了,下游的老百姓連干淨的水都喝不上了,這可以嗎?更何況我們隻在特定的區域內禁養,對於禁養區外的養殖場隻要加強治理,污水達標排放,採用豬糞、沼氣、果樹循環經濟的養殖方法,政府是大力鼓勵大家養殖的。比如建沼氣池,既能消除污染,又能提供沼氣和有機肥。這樣大家既能喝上干淨水,又能吃上畜禽肉,還有經濟效益不是三全其美嗎?所以,畜禽養殖污染肯定是要治理的。”聽了我這幾句話,這個干部就不做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