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台胞主要祖籍地,福建已成为广大台胞特别是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和生活的“福地”。5月2日,厦门台胞范姜锋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讲述自己拜访漳州南靖台企南坑咖啡的经历,介绍园区里设立的台湾同胞服务站,表示“开启老台商提携台青的新模式”。 得益于福建省台青创业扶持政策,来自台湾桃园的客家青年范姜锋成为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负责人。目前,基地已累计孵化了上百家企业,范姜锋也获得两岸交流“最佳摆渡人”称号。他说,“台湾人喜欢‘小确幸’的生活,但我觉得人生应该有诗和远方。在台湾,我们看不到全世界;但在大陆,全世界都看得到我们!” 在大陆首创“面向台湾同胞开放担任幼儿园、高中教师,允许台湾教师到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任教”;在大陆率先“推动台湾社工来闽参与基层社会事务”,支持台胞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台胞凭台湾居民居住证享受所在地居民购房同等待遇……福建坚持以“惠”促融,先行先试,建设“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的第一家园。 据统计,2019年台湾青年来闽实习就业创业新增1万多人,比2018年增长近40%,累计吸引台湾青年超过3.6万人;累计400多名台湾教师在福建省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执教,500多名台湾医师在闽执业,引进50个台湾建筑师团队、新增66个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 饮水不忘思源:老区苏区振兴跑出“加速度” 5月10日上午,福建光泽圣农集团饲料五厂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光泽县日月星物流有限公司一辆装满30吨豆油的大卡车缓缓驶入厂区。 随车的光泽日月星物流负责人傅存有告诉记者:“随着圣农集团复工复产,物流企业也随即复工,今年截至4月30日,我们共运输1.8万多吨豆油,营业收入385万元。圣农带动了我们村脱贫致富。” 在企业帮扶下受益的远不止十里铺村。4年前,中坊村还是老区县光泽最贫困的一个村。圣农集团通过结对帮扶中坊村,相继投资建设圣农产业集群,无偿投入5000万元,“输血为基、造血为本”的一揽子措施让中坊村不仅实现脱贫,更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小康村。“如今,中坊村90%的劳动力在圣农就业,家庭收入90%以上来自圣农。”中坊村党支部书记江水龙说。 福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84县(市、区)中有70个属于老区,其中原中央苏区县(市、区)37个。老区苏区的红土地孕育了红色革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福建各级各部门牢记嘱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筹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截至目前,福建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已全部“摘帽”。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望山兴叹”曾是福建老区的真实写照。交通的闭塞不仅阻隔了外界,更带来思想观念的封闭落后。“在基础设施投入上,我们不忘老区苏区。2013年以来,福建在高速公路建设上共完成投资1758亿元,其中老区苏区完成1745亿元,占全省99.3%。如今,所有老区苏区县城15分钟内都能上高速。‘乡乡通干线、村村通客车’早已实现。所有建制村光纤宽带、4G网络全覆盖。”福建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福建老区苏区因为交通巨变而“一通百通”,迅速融入开放大局。 “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穷乡僻壤曾是宁德寿宁县下党乡人的苦涩记忆。完成通乡公路改造后,依托绿水青山和古建民居,下党乡近两年重点发展茶产业和旅游业,催生了定制茶园、民宿、农家乐等新业态。 “立足青山绿水,全面推广‘定制农业’模式,我们做大做强茶产业,深化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下党乡党委书记项忠红说。 一条条来自老区苏区的脱贫喜讯,让“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的庄严承诺得以一步步兑现。 新时代福建老区苏区发展,树立长远眼光,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植树节前后,在长汀县昔日严重水土流失的河田、策武、新桥3个乡镇的9处山场,全县1500多名干部开展“党员植绿行动”,共栽植木荷、枫香、米槠、乌桕等乡土阔叶树苗15300多株约180亩。 长汀县委书记廖深洪说,去年,长汀实施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完成治理流失斑块3618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0万亩。在此基础上,2020年长汀打响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目前已开工项目20个。 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曾经被称为“南方火焰山”的长汀水土流失率持续下降,曾经的荒山处处披绿,曾经被污染的汀江清澈奔流,形成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 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基础上,长汀县全力打造医疗器械、健康养老新兴产业,培育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无烟产业”,引导稀土精深加工及纺织服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去两年,长汀连续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福建省还通过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对接转化,老区苏区一大批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宁德锂电新能源及汽车、三明金属及深加工、南平林产加工及浆纸、龙岩工程机械及专用设备等一批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昔日的“弱鸟”已经羽翼丰满,展翅待飞。 2019年,福建老区苏区GDP增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老区苏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城乡发展日趋协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曾经的“山海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借力扬帆天地阔,击鼓催征正当时。过去一年,福建发展势头强劲,亮点纷呈。放眼2020,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肩负重大光荣使命,福建赶超不懈怠,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正凝心聚力谱写新征程的华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