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那个人走了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17
摘要:济南时报 请保留版权

《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那个人走了



  

叶永烈和他的纪实文学《邓小平改变中国》
  5月15日9时30分,作家叶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岁。叶永烈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他在1960年代完成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里则“预言”了今天的生活。叶永烈后来的文学创作转向纪实、长篇都市小说,也曾携书作《毛泽东和他的秘书们》来到济南与读者见面。从“叶永烈伯伯”到“叶永烈爷爷”
  作家叶永烈让很多读者的童年有了科学色彩。1960年,20岁的叶永烈开始参与编写《十万个为什么》,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在科学和文学之间搭起桥梁,以通俗的科普文章拉近了小读者与科学的距离。时至今天,儿童科普读物种类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十万个为什么》依然是家长的首要选择之一,而叶永烈也从小读者口里的“叶永烈伯伯”成为“叶永烈爷爷”。
  叶永烈创作于1960年代的另一部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对当时的小读者来说是一场天马行空的科学幻想,如今回看,却发现他在书里早已经“预言”了今天的生活。有读者回忆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对科技的前瞻性强大,当时叶永烈就想到了智能手机、转基因、环幕电影、语音识别、智能驾驶等。
  2012年秋天,明天出版社上架了一
  套包括《到月球上去种地》《记忆移植是梦吗》等在内的科学小品文,其中叶永烈便参与了许多工作。明天出版社教育分社社长张玲回忆,在策划这套书时,希望能获得叶永烈的授权,选用他的文章,2012年春天,她前往上海,与叶永烈见面。张玲说,当时的场景让她如沐春风,叶永烈和老伴早早下楼,等在那里迎接她。
  尽管之前从未有过工作上的接触,但叶永烈对明天出版社和张玲的信任,让张玲感动。在张玲的印象中,叶永烈身材高瘦,说话斯文,得知这是为少年儿童编写的一套科学小品文后,认真严谨地审读了书稿,并热心地提供了其他著名作者的联系方式,帮忙联系版权,以增加这套书的厚重感和影响力,他还对书的体例等提出了一些意见,提升书的品质。他认为,这套书是从根基、起点上对孩子们进行科学培养,十分重要。叶永烈严谨治学、和蔼可亲的大家风范,张玲至今记忆犹新。
遭遇冒名之作曾通过本报“打假”
  叶永烈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为孩子们创作。写科普文章,写科幻小说,执导科教电影。1981年,他任导演的电影《红绿灯下》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孩子们爱上科学。
  后来,叶永烈的创作从科普和科幻转向纪实文学,又转向长篇都市小说。他写历史人物,写他生活的上海,笔耕不辍。叶永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周末,一直在写作,稿件从地板堆到天花板。与很多作家不一样的是,因为科普而踏入文学圈的叶永烈一直保持着身上的科学气质,他从来不排斥和拒绝技术,就像他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写的那样,将其视为人类的工具。他从1992年就开始使用电脑写作,方便快捷,而且自那之后就再也没有手写过。
  叶永烈的纪实文学也带有他在教育阶段科学训练得来的严谨,他做了大量的采访,去捕捉历史的真实细节。2016年,叶永烈来到济南,参加齐鲁书香节暨山东书展,并就书作《毛泽东和他的秘书们》进行了一场讲座。据当时参加这场讲座的读者回忆,叶永烈并没有像其他一些作家那样喜欢说些俏皮话活跃气氛,他带着老派研究者的谨慎,似乎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有理有据。
  叶永烈的创作坚持科学严谨,可他却遇到了冒名之作。2006年,叶永烈在网络上发现,有人冒用他的名字写了一本伪书,后来他去香港参加文学研讨会,又得知有人以自己的名字写了一套《红墙内外》。经过调查,他发现当时冒用其名出版的伪书近50种。
  早在2001年,当时的《济南时报》记者赵京桥便发现了市场上有叶永烈的伪书,印制粗糙,内容荒唐。叶永烈请赵京桥邮寄此书,并通过《济南时报》“打假”:“我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书!”
  其实,读者只要翻看书名和内容,就知道那不会是叶永烈的书。(新时报记者江丹)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