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的特点是“老、少、边、岛、弱”,这里是革命老区,是全国最大的畲族人口聚居地,海岸线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岛屿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经济在全省九个地区排名倒数第一。帮助群众摆脱贫困是当时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摆脱贫困》这本书就摆在我办公室的书柜里,我读过好几遍,印象最深的是习书记提出的“弱鸟先飞”论和“滴水穿石”论。我认为,这“两论”体现了习书记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辩证发展的方法论。 习书记到宁德后,首先对闽东九县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弱鸟先飞”论,三个月后写下了《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也就是《摆脱贫困》一书收录的第一篇文章。习书记在这篇文章中对“弱鸟先飞”论进行了系统阐述。 习书记用“弱鸟”比喻贫困的闽东,提出宁德干部群众要解放思想,破除观念“贫困”,树立“先飞”意识和“先飞”欲望,掌握“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首先,要树立“先飞”的志向,要求干部树立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实现“扶摇直上”。其次,要炼就“先飞”的本领,农业上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工业上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同时抓好脱贫工作和民族工作,让“弱鸟”羽翼逐渐丰满。第三,要炼就“先飞”的艺术,通过扩大开放、打造软环境等,实现“飞洋过海”。 关于“滴水穿石”论,习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为题进行了阐述。他赞美“水滴”敢字当头、义无反顾的精神,目标一致、矢志不移的品质,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风格,勉励干部群众要立足实际,胸怀长远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和至死不渝的精神。 习书记用“弱鸟先飞”和“滴水穿石”两个生动比喻,回答了当时的宁德应以怎样的理念、方式和精神状态推动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宁德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任务书”、绘制了“路线图”,要求大家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习书记的这两个理论,使宁德干部群众增强了自信,解放了思想,鼓舞了干劲,统一了认识,让大家知道“干什么”和“怎么干”,从而汇聚成为推动宁德“飞”起来的强大力量,成为闽东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新时期的“闽东之光”。 (若转载此文,请不要删改标题、正文、加插图片,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