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记接着说:“‘孔雀东南飞’在目前是不可逆转的,因为贫困地区待遇远不如东部。我从厦门调到闽东,职务高了半级,工资少了四十。而且即使少拿几十块钱,人们也想过城市生活。因为城市的各种社会福利、公共设施及子女教育比乡村、贫困地区要好得多。闽东要实现到2000年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育问题。经济不发达,绝不能成为不办教育的理由,现实的途径是培养实用人才,急用先办,搞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建立人才的动态平衡,招聘人才到闽东,但不强求他们扎根闽东。” 采访组:您刚才说习近平同志向你们谈到“闽东的希望”,请回忆一下相关内容。 郭海鹰:我们问:“闽东的希望何在?” 习书记说:“那要看你们对闽东的‘希望’是什么了。经济发展需要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相互结合。既要避免近期难以实施的远期目标超前化,又要防止把近期规划简单化。我去年到闽东,听到三大热门话题:修建福温铁路,开发三都澳,建设中心城市。这都是动辄上亿投资的项目,有赖于国家全局性的宏观决策,在目前治理整顿的形势下显然不可能进行。目前的重点应是通过内涵扩大再生产,搞好挖潜,因为现有工业生产能力由于能源、人才等原因还有三分之一未开足。同时,必须保持相当的发展速度。闽东的农、林、水电潜力极为可观,水电只开发了5%,水电是基础产业,效益又好,所以,先有钱,先办电。有了资金不要搞撒胡椒粉,要侧重投入经济较发达地区,特别是福温线一带。我们设想以赛岐为中心增长点,沿路向山区梯级推进。对原料充足、销路好的主导产业要实行倾斜政策。扶贫资金要先扶持乡村经济实体,增强其造血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较少的钱在短期内产出最大的效益,而后通过较发达地区带动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 采访组:听说您还沟通协调促成了北京大学福建籍学生1990年暑期组团回到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郭海鹰:借着《闽东大学生》的成功之势,1990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拜会了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提出创办《福建大学生》的想法并得到题词祝贺。毕业前夕,我拜访了当时九十高龄的冰心先生,先生欣然为家乡学子创办的报纸题写了刊名,同意担任顾问并题词——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1990年上半年,部分在北京大学读书的福建籍学生就托我帮助联系,打算暑期组团返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990年7月,习近平同志刚从宁德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当他获悉北京大学福建籍学生暑期返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专门指示市里相关部门做好安排。 1990年7月31日,实践团结束了在福州市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天晚上,上任不久的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专程看望实践团成员并与大家亲切座谈。当年北大社会实践团骨干成员之一黄誌同学,现为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当时,我已从人大毕业回到福州工作,因此参加了当天晚上的座谈会。 我参加了这次座谈,并根据现场记录撰写了《习近平与北大人交心谈往》,拟经习书记同意后刊发在《福建大学生》。于是,我就将这份手写稿寄给了习书记。习书记收到后亲笔修改并批示:“已阅,可退郭海鹰同学。习近平,10.27”。福州市委办公厅还盖了批转章。 2013年6月19日下午,在习近平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一周年之际,学校隆重举行了“学理论、走基层、长才干”师生座谈会。会上,我把珍藏多年的习近平同志亲笔批阅的手写稿《习近平与北大人交心谈往》,以及自己在校主编并刊载了当年在闽采访活动的校园刊物《闽东大学生》和《福建大学生》捐赠给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 采访组:您与习近平同志的这两次座谈交流,对您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郭海鹰:习近平同志1989年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的两名同学畅谈了一个上午;1990年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30多名同学座谈了一个晚上。这两次座谈交流,我都亲身经历。习近平同志对大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令人敬佩和感动,这两次座谈是我终生难忘的大课,对我的人生态度和职业选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0年7月,我毕业回到福建,在省毕业生就业指导暨人才交流机构工作。刚入社会,遇到一些困惑,我就写信向习书记作了汇报。1991年,在福州市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习书记走过我单位展台时见到我,马上停步回头对我说:“你的来信我都看过了,找时间我们聊聊。”1992年,我已调到当时刚刚组建的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担任秘书工作,在省市领导出席汽车合资项目谈判活动时,我又遇到了习书记,他询问了我的情况,并鼓励我在企业多磨炼、多学习,说这有助于年轻人成长。 我先后在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本部的多个岗位工作过,还到省委党校脱产学习了一年,也挂职担任过贫困乡镇领导、重点国企工厂领导和合资企业负责人。2000年,我作为国有股东代表到东南汽车工作。东南汽车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支持创建并给予大力关心支持的最大的海峡两岸合资汽车生产企业。2009年,我从福建调回到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多个基层岗位的磨炼使我增强了团结、服务、效率和创新意识。习书记当年对我的谆谆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受益终生。 从1991年到2009年,我在福建汽车行业工作18年,有幸见证了福建汽车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福建汽车人的逐梦之旅中,习近平同志与福建汽车有着特别的情缘,他每每在关键时刻作出十分关键的决策。 采访组:能否具体谈谈习近平同志在推动福建汽车工业发展方面的情况。 郭海鹰:闽台合作初期,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闽台合作东南汽车城落户福州,并圈定了东南汽车厂址。东南汽车项目选址时,当时福州有几个县市争着要上。1995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有两个县委书记同时跑到习书记的住处汇报工作,争取项目落户。最终是习书记拍板将项目放在闽侯县青口镇,这里距离福州市区30多公里,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1999年9月26日,东南汽车建成投产,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出席庆典仪式,圆了“福建汽车梦”。 东南汽车是迄今为止两岸合作的最大汽车厂,并带动台湾地区数十家配套零部件企业落户周边,成为两岸产业、经济融合的成功典型。目前,青口镇已发展成为以产业化带动城市化的“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