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天津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深度剖析全部19家民营银行(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04
摘要:1、所谓民营银行,顾名思义,主要是指由民营资本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银行,一般情况下前2-3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合计会超过50%(且单一股东的持股比例一般不会超过30%)。 整体上看民营银行的头部特征尤其突出,微众银行

1、所谓民营银行,顾名思义,主要是指由民营资本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银行,一般情况下前2-3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合计会超过50%(且单一股东的持股比例一般不会超过30%)。整体上看民营银行的头部特征尤其突出,微众银行一骑绝尘,网商银行紧随其后,其它一些银行各具有一些亮点,但都不突出。


特别是,从17家银行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四川新网银行、湖南三湘银行、重庆富民银行三家银行对同业负债的依赖较高,其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分别高达55.84%、45.24%和36%,在当前资金价格处于低位的情况,这三家银行存在一定优势,但后续受到外界的扰动也会比较大。


2、民营银行在选取发起人,通常会选择一下具有金融科技背景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在消费金融等领域有所涉足的民营企业,其本身也具有参股民营银行的主动意愿。


3、民营银行的定位是地方性银行,因此其实施属地监管,属地监管机构拥有筹建申请受理权(非筹建审批权)、获准开业审批权、颁发金融许可证等等,并且民营银行的监管标准和商业银行保持基本一致,没有太多的特殊性。


4、民营银行成立的目的是普惠金融,其经营模式主要也以“大存小贷”、“个存小贷”等为主,这是银监会鼓励的方向,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民营银行的业务范围,因此民营银行初期的发展往往比较依赖于其发起人。


我们看到监管层对民营银行的定位和导向比较明确,即业务作业区域尽量向下,甚至有一些监管人士提出将目前现在的村镇银行改制成民营银行,这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民营银行的定位似乎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5、从目前民营银行的发起人来看,业务模式多无法摆脱消费金融公司的影响,甚至一些民营银行直接把自己当成助贷机构来经营,特别是其发起人如果小贷或网贷平台背景比较强的话,这种倾向便更加明显。


6、需要说明的是,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民营企业需要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总资产30%以上、权益性投资余额不超过净资产50%等条件。并且多数民营银行的发起股东中一般会有1家科技性公司。


7、民营银行的政策导向性特征比较明显,这也意味着民营银行的经营同样会呈现典型的周期性特征,比如小贷政策、助贷政策、互联网贷款政策等等相关政策,均会对民营银行的发展产生影响。


8、民营银行多没有线下网点,负债拓展能力不强,因此仅靠自身或股东资本是无法维持一定增长的。基于此,民营银行的业务拓展大都不是独立行为,多由助贷机构、联合贷款机构给予配合,这其中银行是大头。在积极寻找助贷机构、联合贷款机构外,部分民营银行还在积极通过资产证券化节约信贷资金占用,以提升ROE,我们认为这是大方向,不会改变。


9、更多的民营银行在定位自身发展愿景时,多贴以“互联网银行”的标签,但除个别银行外,大部分银行仍然按照传统银行的运作思路在开展业务,无非是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等,并没有特别清晰的定位和发展路径。其实有一个更为便捷的办法来了解民营银行的业务特征,即通过观察监管对它们的行政处罚。例如,


经营情况最好的民营银行,微众银行发放关联贷款、使用贷款投资股票及期货等等;定位于美国硅谷银行模式的华瑞银行开展同业业务、房地产授信时比较激进,甚至将同业资金用于股权增资;定位于公存公贷的天津金城银行大量开展同业业务等等。


(二)民营银行产生的背景剖析


1、就我国实际而言,金融机构天生就具有排它性,国有资本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这里的“它”特指民营资本。从历史脉落来看,民营银行涉足银行业并不稀奇,但主动发起设立的案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空白期。因此关于放开民营银行进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呼声一直较高。


2、事实上我国地方性金融机构很早就充斥着民营资本的影子。特别是1979年信用社成立,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城信社引入了民营企业,并造成了城信社的数量大幅扩张,1995年底全国城信社数量甚至高达5300家。从目前的股权结构来看,民营资本占比最高的金融机构类别从高到低依次为民营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农商行和城商行。


3、地方性银行通常在经济下行期承受的压力和冲击会更大,最大的原因便是其民营背景较为浓厚。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最先冲击了南方地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特别是城信社),并导致民营资本相继退出城信社。但是随后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民营资本几经反复,并未成为主角。


4、1996年,第一家由民营资本控股的股份行,即民生银行成立;2003年完全由民营资本出资新建的渤海银行获国务院批准筹建;2004年浙商银行重组成立,中行、南洋商业银行和交行将手中的85%股权转让给了13家民营企业。可以说在银监会脱离于央行的那段时期,恰恰也是我国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高潮。


5、银监会成立后,一些由民营企业控制的金融控股集团也相继形成,并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现在的防金融风险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这些民营金融控股集团包括德隆系、明天系等等,虽然给地方性银行引入了相当的资本来源,但也造成了诸多的风险隐患。


6、民营金融控股集团虽然产生了比较大的风险隐患,但也促使政策层面开始考虑由民营资本直接发起设立银行,并赋之以“民营银行”的称号,因此2014年正是成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元年,也正是从2014年开始,民营银行的设立大幕正式拉开。


(三)民营银行历史上不被认可的根源分析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