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天津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罚:贷款炒股的罚惨了 买保险送茅台华贵人寿领处罚书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02
摘要:罚 罚 罚 力度近十年来罕见 违规炒房 贷款炒股的罚惨了 合规无小事 随着近几年严监管逐步深入 金融市场的稽查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罚单和罚金数量也跟着水涨船高 银

  罚!罚!罚!力度近十年来罕见,违规炒房、贷款炒股的罚惨了……

  合规无小事!

  随着近几年严监管逐步深入,金融市场的稽查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罚单和罚金数量也跟着水涨船高。

  银保监会网站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一季度,银保监会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1735份,罚没总计59.41亿元,罚没金额超过了之前10年总和。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9日,年内银保监会网站共公布罚单2491张,差不多每个工作日有15张罚单!

  这真是,你拿监管当儿戏,监管罚你人民币。

  谁是吃罚单“大户”?涉房信贷!

  中央一再要求“房住不炒”,涉房信贷成为严查重点。

  有的银行很难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依然变着法儿偷偷给楼市“放水”。不过,这点小动作,自然也难逃银监部门的火眼金睛。

  今年7月份,中信银行因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未将房地产企业贷款计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等13项违规被银保监会处以没收违法所得33.67万元,罚款2190万元,合计2223.67万元,刷新了今年银行业的罚单纪录。

  银保监分支机构也不手软,其中宁波银保监局就开出39张罚单,总额约1275万元,其中近60%的罚单是针对银行在房地产住房按揭贷款管理不规范和房地产授信业务上不审慎等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8日,银保监系统对银行开出的数千张罚单中,涉及违规输血房地产的罚单较去年同期增长近四成,处罚金额累计达千万元级别。

  这些“罚单”最奇葩

  除了房地产领域是违规大头,还有一些银行的奇葩违规行为大大超出了正常人想象,令人哭笑不得。

  1

  业绩不够员工来凑

  8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微众银行被罚款20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29.1万元。其被罚具体事由包括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组织员工经商办企业、员工使用本行贷款购买股票及期货等。

  虽然每家银行都有KPI考核,业绩不好自然“鸭梨山大”,但“组织员工经商办企业”“贷款给员工炒股”实在是令人惊掉了下巴,这敢情是业绩不够员工来凑啊,让人不得不感叹违规者脑洞之大,这样明摆着踩红线,不罚你罚谁!

  2

  内鬼挪用资金上亿

  意大利裕信银行上海分行一名女员工,利用银行内部管理漏洞,在3年多时间内,将1亿多元银行资金转入由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用于在海内外购置房产等。

  金额之大,时间之长,令人匪夷所思,难道这家银行的制度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吗?今年6月28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处罚信息,对涉事银行罚款1030万元人民币,涉案人员韩某某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

  这罚单开得可是一点都不冤。

  3

  违规收费雁过拔毛

  禁止银行业乱收费,监管部门可谓三令五申,不过还是有银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

  2016年至2017年,华侨永亨银行及部分辖属分行在办理部分贷款业务时,存在以贷收费行为;且未经批准变更营业场所。今年3月份,上海银保监局以此两项违规对该行罚款100万元。

  无独有偶,5月份,天津银保监局公布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天津分行的行政处罚。该行政处罚显示,中国进出口银行天津分行因违规收费等行为被罚款30万元。

  保险销售问题多

  爱吃甜头,这是大部分人的弱点。

  不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抓住这个软肋违规作业,也遭到监管部门严厉处罚。

  1月18日,华贵人寿领到了银保监会第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理由是向投保人赠送价值百万元的飞天茅台白酒。

  买保险,送茅台,这营销手段也是让人醉了!

  除了送酒,加油卡、充值卡、返还现金也是保险公司“贿赂”营销的重要手段。

  比如,今年3月份,太保产险大连市分公司因存在赠送车险客户加油卡、充值卡等礼品的违规行为被罚款68万元。

  有些在银行业务大厅的保险销售人员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生生把前来存款的客户撺掇成了保险客户,闹出了不少“存单变保单”的事件。比如,邮储银行某分行因为存在误导销售保险产品行为,虽然涉及的保单仅5件,但也被勒令改正并罚款13万元。

  梳理保险业罚单可以发现,违规开展业务、编制虚假材料、销售误导、产品不符合监管规定等都是常见处罚原因。

  说实在的,监管部门开出如此多罚单,一方面是为了规范行业秩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企业和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合法权益。领到罚单的金融机构要面壁思过、积极整改,广大企业和消费者也要积极举报、共同监督。毕竟,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