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今天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继续进行。下午的“京津冀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发表了以“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主题的演讲,讲述了中国申遗的来龙去脉,分享了他让古老的故宫焕发新的活力并走向世界的经验之道。 中国文化遗产数量如何实现世界第一 两个月前,良渚古城遗址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良渚古城存在的年代是距今5300年前到4300年,和古埃及文明同时代,城中有个高高的山丘,我们一直以为是自然形成的,在做了剖面后发现原来是人工的,建造这个高台,需要1万人同时施工,花7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堪比同时代的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文化遗产事业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成型,当时人们意识到,珍贵的遗产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而是属于全人类共有的。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申遗”开始了。中国于1985年加入公约,并于1987年拥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包括长城、周口店遗址、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明清皇宫、敦煌莫高窟和泰山,随着我们加入世界遗产的项目增多,我们感到我们的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是有很大区别的。它应该是文化与自然的共同创造文化景观。这个概念一形成,泰山,庐山,青城山、峨眉山、五台山、武夷山、黄山,中国这些名山大川今天全部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特别是1997年,平遥、丽江两个小城变成世界遗产,成为文化旅游的目的地。于是,我们申报世界遗产的名单就有一个长长的预备名单。但200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中国苏州召开会议,规定一个国家无论大小,每年只能有申报一项文化遗产和一项自然遗产。(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和国际组织不断沟通,反复要求反外国的专家学者到中国来讨论、视察。) 2004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成功申遗。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2006年殷墟、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2008年福建土楼、2009年五台山、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1年西湖文化景观、2012年元上都遗址、2013年哈尼梯田、2014年居然两项成功了,大运河和丝绸之路(跨国申报)、2015年土司遗址、2016花山岩画、2017年鼓浪屿、2018年没有成功。让中国一跃成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 但数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我们面对遗产的观念和态度。 故宫的逐步扩大开放 竟源于一场“运动会” 2012年,我来到了故宫博物院,那时候人们进到故宫博物院基本都是目不斜视地往前面走,突然从2017年5月开始,很多人进了故宫不是往前走,而是往西边跑,越跑人越多,越跑越快,媒体给了我们一个新名词,叫“故宫跑”。 “故宫跑” 跑什么?原来是跑去看我们新举办的珍宝特展。有位老先生认出我是院长,就给我提意见,说:“你们故宫博物院怎么搞的?办一个展览怎么像运动会一样还要跑?”他说,你瞧我一大早就来了,还穿着球鞋,排在最前面的,结果没跑过年轻人,第一批没能进去。 我就对他说,我们马上开会研究怎么办好“运动会”。我们做了20个牌子,一千个胸牌,第二天不到7点就把牌子在广场上立起来,先来的观众排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不到8点,“运动会”的开幕式就举办了。开幕式之后是入场式,第一组入场、第二组入场……“故宫跑”停止了。后来我听说全世界的博物馆举办展览有入场式的只有故宫博物院。 “故宫跑”解决了,但是来参观排队的人太多了。有观众就问我:“今天能不能晚一点关门?我们排了好几个小时了能不能我们看完展览后再关门?”当时我承诺说:“今天最后一个观众走了以后我们再关门”。结果豪言壮语说出去,后果很惨,这就到后半夜了,我们整个系统都在加班。 晚上8点,我们的员工去看大家,问游客累不累,大家说:“累也要坚持,但是你们怎么搞的啊?但是你们故宫晚上没有卖水喝啊?”工作人员赶紧烧了2500杯茶送给大家。到了夜里12点的时候,我去看大家,大家说:“喝水了,但是饿了啊!”我们又拿出了仅有的800多盒方便面,一个人发了一盒。后来,我听说全世界的博物馆举办展览,只有故宫博物院发过方便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