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天津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三部门发布高考录取谣言提醒:不能信“高收费志愿填报指导专家”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14
摘要:高考前,教育、网信、公安三部门梳理汇总了历年来“冷饭热炒”的涉及考试阶段的谣言。在高考成绩公布查询之际,三部门再次发布高考关于录取的谣言和防范提醒。教

  高考前,教育、网信、公安三部门梳理汇总了历年来“冷饭热炒”的涉及考试阶段的谣言。在高考成绩公布查询之际,三部门再次发布高考关于录取的谣言和防范提醒。教育部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已经多年,招生政策、录取结果都在阳光下主动接受监督,不要听信走所谓“内部渠道”的捷径,所有招生信息查询和录取均不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三部门送给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句话:莫信谣传谣,只要通过省级招办和招生高校指定渠道查询核验,“李鬼”必会露马脚。

  一、不能信的“意外之喜”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普遍存在急切、复杂、侥幸的心理,通过手机、网络发布各种上大学的诱惑信息,比如发放奖学金、补助金、录取通知书等。面对送上门的“意外之喜”,部分考生和家长没能保持冷静,不知不觉跌入不法分子早已布下的陷阱之中。

  案例1:2018年高考刚结束,河南考生小周在高考复习群里看到交钱可以提前查分的消息。小周迅速通过微信向联系人转账500元,并告知对方自己的考试相关信息。转账后,小周被对方拉黑,无法再取得联系。小周不仅没有查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反而不断收到各种骚扰电话。

  案例2:2018年高考结束后,安徽A县考生小李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A县教育局工作人员,通知小李A县正开展面向家庭经济困难考生情况调查,如果小李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可先缴纳500元押金,届时持录取通知书申请领取1000元“高考补助金”并取回押金。因该“工作人员”可准确说出自己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小李便深信不疑,按照对方要求到银行ATM机向指定账户汇款500元。之后再无法与该“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小李在父母陪同下到县教育局咨询才知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