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使用的白石山玻璃栈道。新京报记者 张胜坡 摄 张明回忆,高峰时期,景区的索道到晚上十一点仍在往下运人,有游客甘愿排队四个小时,只为走一次玻璃栈道。当季旅游高峰过后,景区领导召集所有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开会,发现没人讲话,一问才知道,大家都在工作期间喊哑了嗓子,讲不出话。 据统计,2014年,白石山的游客量比往年同比增长了近五倍,“一跃成为河北山岳型景区的龙头”。次年,为了分散客流和回应市场需求,白石山在另一座海拔1600米的游览线上,围绕山体修建了第二座玻璃栈道。 如今,白石山的两条玻璃栈道都被贴上了封条。 “万万没想到,很突然的。”白石山景区副总经理江静春说,他此前一直认为玻璃栈道与普通游步道相比只是建筑材料不同,感官上增加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并不存在更高的安全风险;相关政府部门也从未对玻璃栈道的安全问题提出过质疑。 白石山玻璃栈道管理组组长刘文权告诉记者,为保障玻璃栈道的绝对安全,景区会为游客发放防滑鞋套,限制客流量,同时定期组织专人清理栈道上方山体的落石。 暂停使用的狼牙山玻璃观景平台。新京报记者 张胜坡 摄 “我们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栈道有没有螺丝松动或玻璃破裂的问题。”刘文权说,玻璃栈道只要不经受尖锐物体的撞击,一般不会破裂,景区会定期组织专人清理栈道上方山体,防止有落石砸坏玻璃。 “每年最多有三四次落石砸坏玻璃的情况,但都得到了及时维护。”他说,白石山玻璃栈道自开放以来,没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一日爆红到门可罗雀 去年9月,保定市旅发委在一份向省政府递交的报告中指出,玻璃栈道类旅游项目关停对景区经营造成一定影响,游客投诉增多。白石山景区自4月份玻璃栈道关停后,600多个旅游团队取消了行程,接待游客数量同比下降40%;狼牙山景区1季度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4.2%,之后逐月下滑,8月份接待游客数量同比下降34%。 红崖谷玻璃吊桥封闭后,原先有二十几名工作人员的吊桥管理站如今只剩站长王兵(化名)和另一名工作人员,以及两条狗。 王兵说,以前,吊桥上每隔三五十米就有一名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保障游客安全。吊桥封闭后,同事们大都散去,另谋工作。自己现在也是上一天班,休息一天,工资减半。工作内容则由维持游客登桥秩序变为防止游客偷偷登桥。 红崖谷景区原办公室主任齐立会说,玻璃吊桥是红崖谷景区赖以吸引游客的核心产品,也是它的生命线。“我们景区主要靠玻璃吊桥,关停之后,将近一半的游客到了景区门口听说吊桥没有开放就离开了。”齐立会表示,游客量骤减直接带来了景区收入的减少,员工工资常常不能按时发放,景区只能通过不断裁员维持运营,员工人数已经由320多人裁减到了130多人。 一位红崖谷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8月,有几家与景区有合作的旅行社慕名而来,景区迫于生存压力开放玻璃吊桥接待了部分游客。但此事不久就被省督查组发现,县里的几名干部后来因“监管不力”受了处分,景区被罚款十几万,并立即关闭了吊桥。 紧接着,平山县政府要求文旅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应急管理局、住建局等部门每天派出两名工作人员,采取“死看死守”的方式监督景区,“彻底杜绝景区私自拆除封闭设施行为”。 8月19日,红崖谷景区给河北省文旅厅寄去了一封“求情信”。信中显示,自玻璃吊桥被封后,景区已拖欠员工工资5个月,共计450多万元;另拖欠合作伙伴工程款1.5亿,欠供应商贷款1700多万。 红崖谷玻璃桥上的监控摄像头。新京报记者 张胜坡 摄 “很多商铺见游客稀少,也纷纷关门不干了。以前我们还做些扶贫工作,现在连自己都自身难保了。”齐立会说。 封停通知到底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景区如何整改才能通过验收?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白石山景区副总经理江静春表示,他曾数次到省安委办询问相关事宜,但工作人员并未给出明确答复,“让我们不要太看重这点儿小钱(指封停栈道给景区带来的损失),回去等通知”。 难产的省标 多位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玻璃栈道被封停后,起初大家并没有觉得事情有多严重,甚至一度有信心能迅速完成整改。 关于玻璃栈道封停的“紧急通知”下发后不久,河北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全省玻璃栈桥类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地方政府指导企业完善相关建设备案、质量检测和安全评估手续,并组织复查验收,“对企业提出的验收申请,当地政府要迅速组织验收、不得拖延,严禁不作为,慢作为”。 “当时告诉我们只要验收通过就可以恢复营业。”狼牙山景区一名负责人表示,去年五月,县政府的确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狼牙山的玻璃观景平台进行过一次验收,验收通过后,观景台开放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又被叫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