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苏贸易总额约合20.97亿美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7.9%(50年代有些年份占一半以上);至1965年中苏贸易总额只有4.07亿美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9.6%;至1970年中苏贸易总额进一步下降到0.47亿美元,仅占中国进出口总额比重的1%。 这一时期,在对外经济关系上,中国开始从以前主要面向苏东国家转为面向西方国家,同时扩大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贸交往。早在50年代,中国就积极开展了与资本主义世界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并努力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积极寻求与西方国家的民间贸易和政府贸易。 1959年3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听取副总理李先念汇报财贸工作时,在肯定了“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原则的同时,指出“这句话的后面应加一句:‘但国外市场极为重要,不可轻视,不能放松’。” 1959底至1961年初,毛泽东在两次会见日本社会党人士时指出:“我们两国关系搞好了,可以做生意,对我们两国都有好处。” 1961年2月,他在会见时任法国参议员、民主社会抵抗联盟主席密特朗时说:“中法虽然没有外交关系,但是人民往来和贸易关系还是可以进行的。” 1963年12月9日,朱德在和全国物价委员会主任薛暮桥的谈话中指出:“自力更生不是说样样东西都要自己制造,和其他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进行贸易,更有利于自力更生。”次年1月他又在听取汇报时指出:“从外国进口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不等于不是自力更生。例如同日本做生意,他们的东西我们用得上,我们的东西他们也用得上,这是双方的需要。” 1962年9月,经毛泽东批准,中国从日本进口了两套维尼纶成套设备。 1963年又先后从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典、意大利等国引进石油化工技术方面的14个成套设备项目。在前两次引进取得成功以后,党和毛泽东对于引进外资有了一些更加积极的提法和表现。 1963至1964年间,党中央又先后批准了冶金、精密机械、电子工业等行业的100多个项目,向国外考察询价和相机签约。 1964年1月,毛泽东提出可以让日本人来中国开矿办厂,向他们学习技术,也可以让华侨投资建厂。 1964年1月,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公报》发表后,毛泽东又在会见法国议员和意大利客人时表示,希望扩大与两国的经济往来。 1965年4月13日,在周恩来的努力下,中央还同意了新技术进口小组关于引进新技术工作几个主要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提出,1965年应当充分利用当前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适应国内经济形势和建设的需要,更积极地展开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新技术的工作。 到1966年以前,我国先后与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等国家的厂商签订石油、化工、冶金、矿山、塑料、汽车、液压元件、电子、精密仪器等技术设备引进合同84项,总成交额为2.8亿美元。其中成套设备合同56项,用汇2.6亿美元,占全部引进的90%以上。引进的这些设备范围广泛,从生产资料设备到消费品生产设备均有,但最主要的还是重型工业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其中钢铁工业占31.7%,化学工业占28.1%。 到6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同1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并且同其中38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签订《联合公报》;同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这以后出现了很多国家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外部封锁被逐渐突破。至1973年底,我国已经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为中国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利用这一时期外部政治环境的改善,中国趁势扩大对外经济关系。 1972年1月16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呈送《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1972年1月22日,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联名向周恩来报送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建议引进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及关键设备和材料,约需4亿美元。1972年8月6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呈送《关于引进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问题的报告》;1972年11月7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建议进口23套化工设备。 1973年1月2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和国务院业务组研究的意见,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对前一阶段和今后的对外引进项目进行总结和规划,建议今后3-5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 这被通称为“43方案”,是继“156项”后的首次大规模引进计划,是打破特殊时期闭关自守的重大突破。这次引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积累多年的“吃、穿、用”严重不足和工业化建设中能源、原材料供应严重短缺问题,即为缓解紧张的供求矛盾而进行引进。关于引进设备的资金,为摆脱外汇不足,报告提出拟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在设备交付后的8年中分期付清,按照年息6%计算,连本带利合计金额52.22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