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评是整个评审工作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意方向。通过不记名方式,评委从有效方案中选出100件,进入复评。在初评过程中,评委还有5票复议提名权,向其他评委介绍自己喜爱但没有被涵盖的作品,以此来最大限度确保优秀作品不被遗忘。而复评的主要任务是从100件中选出10件,提交给北京冬奥组委审议。
经过初评和复评,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打分排序评选出10组候选设计方案。入选的吉祥物设计方案涵盖中国特有珍稀动物、汉字、动漫造型、生肖瑞兽、冰雪运动元素、互联网表情包、春节年俗图形等类别。其中,9组设计方案为专业设计机构和专业设计师投稿,1组设计方案为小学生投稿。而冰墩墩的部分修改设计也借鉴了这件小学生作品的灵感。
蒋效愚表示,与2008年奥运会相比,这次吉祥物应征作品数量大大提升,反映出经过2008年奥运会洗礼,设计界对体育和奥运的了解和参与度有了很大提升,孩子们的作品也很多。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大背景下,吉祥物征集也是宣传普及冬奥的过程。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高级专家、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与2017年设计冬奥会徽对比说,吉祥物需要比会徽更强调设计、定位、延展和创新等各方面。而且如今吉祥物面对的孩子是“00后”甚至“10后”,他们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对吉祥物的创新思维和表达有着更高要求。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常宇表示,后续需要根据选出的方向进行大量修改工作。
现代著名儿童作家、曾经参与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评审的郑渊洁说,吉祥物要有中国元素,也要让孩子喜欢。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到如此多应征作品后非常震撼,“这是5000多个对于我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高度认同感。”
瑞士洛桑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埃里克斯·乔治亚科普洛斯说,他看到设计的作品既有来自小孩的,也有来自专业机构的,这种多样性让他印象深刻。曾任里约奥组委特许经销、零售总监的西尔马拉·穆尔蒂尼指出,阐释吉祥物背后的故事很重要。
冰墩墩渐次揭开
在吉祥物评审过程中,冰糖葫芦的创意作品入围前十,这就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最初的创意来源。这一作品来自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
2018年10月10日,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到广州美院进行宣讲。虽然那时距离征集截止日期已经很近,广州美院党委书记谢昌晶当即表示,要举全校之力做好设计的征集工作。他们第一时间组建了吉祥物设计团队,同时明确了此次将以集体创作的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和署名。
在初评和复评之后,2019年1月20日,北京冬奥组委主席办公会议指出,吉祥物设计方案的深化修改要突出冬奥元素、中国元素,造型要生动可爱、富有创意、被多数人认可。会议从10组吉祥物入选设计方案类别中,研究确定了深化修改类别。其中,冰糖葫芦方案位列其中。
1月25日,冬奥组委遴选了10名吉祥物设计方案修改专家,正式组建吉祥物设计方案修改专家组,为每一组设计团队都提供指导建议。
同一天,冬奥组委正式向广州美院设计团队发出邀请,要求团队对自己的入围作品进行修改。
短暂开心过后,设计团队迎来的是长达7个月的漫长且高压的修改过程。从最初的冰糖葫芦,到最终的冰墩墩,他们进行的大大小小修改不计其数,草图上万张,相关文件累计超过100G。
按照冬奥组委的要求,广州美院设计团队需要在年初九递交围绕这件作品的第一轮修改方案,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春节假期“泡汤”了。但大家没有怨言,正月初三早上八点半,全体成员准时出现在广美昌岗校区综合设计楼705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也成为接下来7个月,设计团队的主阵地。
冰糖葫芦的创意正是出自广州美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平云之手,他说冰糖葫芦是他儿时对北京的记忆,而且糖葫芦外表的“冰壳”也与冰雪运动“或多或少有些联系”。
设计团队在元宵节前一天交出了第二份修改方案。经过短暂但又漫长的10天等待,新的修改意见是保留冰壳的创意,尝试围绕其他珍稀或特色动物展开设计。广美设计团队在冰壳里做了许多尝试,有鹿、虎、兔子,考虑到冬奥会正值春节,他们还设计了元宵、饺子等等。
出于保密需要,每次递交修改方案,都需要团队成员从广州“人肉快递”到北京冬奥组委,有的成员往返北京近20次,有时为了提升效率,还要当天往返。广美设计团队负责人、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笑言,这7个月来京的次数已经超过他整个上半生来京的次数,“我原本最讨厌坐飞机,但现在已经习惯了,反倒是(冬奥组委)林老师几天不叫我来,我就难受。”
曹雪说的林老师就是林存真,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的设计者,如今她已经从中央美院调到冬奥组委,担任文化活动部高级专家。
3月,修改专家组建议更加突出动物特征,进一步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并且提出了吉祥物设计方案应融入互联网、新技术、时尚文化等元素的建议,明确了卡通动物、拟人化、科技化、立体化的深化修改方向。
整个3月和4月,广美设计团队对吉祥物形象的概念表达、角色造型、动作比例、装饰纹样、五官细节、说明文案和设计元素进行反复修改。
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他们的修改重点终于逐渐明朗——被冰壳包裹的熊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