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在回忆录中写道,罗列的还是那几件事:一是说“大炼钢铁”时,李鹏说过“得不偿失”的话;二是发电厂造发电机本是由李鹏负责,但他消极对待,只制造出小型的发电机;还有,就是“大炼钢铁”时,李鹏不执行厂长的决定,不让拆丰满发电设备的电动机用到小高炉上去,和厂长对着干。 对此,李鹏作了两次检查,在丰满电厂给吉林市委的报告中,称他“检讨尚好,免予处分”。 1960年8月中旬,李鹏去青岛看望母亲时说,表达想换个工作环境。他说,在丰满工作近6年,对丰满发电厂的生产、基建、运行、水库调度工作都熟悉了,应该换个工作岗位,不想继续在丰满工作下去了。 离开青岛回到丰满后不久,他接到上级通知,调到辽吉电管局,任副总工程师兼调度局局长。次年,又被任命为东北电管局副总工程师兼调度局局长。 1965年,37岁的李鹏被任命为阜新发电厂厂长。东北电管局局长李平对他解释,任命原因有两点:在“四清”运动期间,李鹏一直接管阜新发电厂的生产技术工作,接任厂长,可以保持连续性;其次,是为了对他进行锻炼培养。 李平还对李鹏说,这也是刘澜波和水电部的意思,认为他留学归来后,在丰满水电厂工作了几年,有了管理水电厂的经验,在东北电管局又工作了几年,有了管理电网的经验,但还缺乏管理火力发电厂的实践经验。担任阜新发电厂的厂长,就可以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在阜新发电厂,李鹏呆了两年,在李鹏的电力生涯中却是重要的一页。 这是他在东北基层的最后一站,自此,电力系统中的水电、电网、火电三个领域,李鹏均有管理经验。 回京:敢停国家计委宿舍的电 1966年,李鹏迎来了人生的又一重大转折。从东北调回北京,任北京供电局代理书记。 此时,正值“四清”运动之后,原来的北京供电局的书记、局长和几位副局长都在其中发现有问题,在隔离审查。 时任水电部副部长刘澜波对李鹏解释:“之所以调你到北京供电局,一方面是那里缺干部,另一方面是为了使你得到全面的锻炼,因为你还没在供电部门工作过。”刘还说:“调你来北京供电局工作是经过周恩来总理同意的。” 在宣布李鹏任命的当天,刘澜波请李鹏去家中吃晚饭,又详细介绍了李鹏到北京供电局工作的经过。 刘澜波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周恩来很担心,估计北京要乱一阵子。周恩来特别担心供电、供水、煤气、交通出现问题,影响北京的社会秩序。他首先提出要刘澜波向北京供电局派出一位得力的干部。 刘澜波推荐了李鹏。周恩来听了之后担心李鹏是否太过年轻,就问刘澜波:“他太年轻了,行吗?” 刘澜波说,李鹏在东北工作11年,表现很好,现在38岁了,已到中年,而且是东北选拔的后备干部。 周恩来听了以后,说“他都38岁了,我们这些人是老了”,当即批准。 李鹏到任后,在当时供电持续紧张的情况下,北京还发生过两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晚上,国家计委的宿舍突然停了电,机关员工很不满意,说北京电力局有意给国家计委施加压力,停电就是为了促使计委批准建设电厂的项目。 这个状就告到了计委主持工作的副主任袁宝华哪里。袁宝华打电话给李鹏问,为什么要停计委宿舍的电。李鹏回答说,调度员是按照规定的拉闸顺位拉闸的,这回计委宿舍停电也是按照顺位执行的。通过这件事,计委的同志也对京津唐电网缺电的紧张局面有所了解。 第二件事发生在1973年8月21日凌晨,周总理坐车经过的一条道路上路灯停电了。周总理到了人民大会堂后,立即召集北京市的万里同志和市电力局、公用局、建设局等负责人开会查明原因。 各局负责人到达后,周总理发现李鹏不在,就问万里,李鹏怎么没来。万里说李鹏到唐山检查电厂去了,不在北京。北京电力局革委会主任兼党委书记张桂楠向周总理介绍了电网缺电的情况。 周总理听完后说,没想到北京缺电竟然这样严重,又说一定要保证首都用电,要求把首都电网建设成为安全稳定的电网。 随着全国政治形势逐步宽松,京津唐电网出现电力供应紧张。李鹏牵头,新建了唐山陡河电厂,扩建了北京高井电厂。 扩建高井电厂时,李鹏与干部、工人同吃同劳动,三天三夜坚守在工地。到了第四天,也就是1974年10月4日的中午,李鹏准备回家休息一下,他顺着宣武门大街从西往东骑行,满脑子还沉浸在投产的喜悦治中。快到宣武门时,突然对面驶来一辆大汽车,李鹏躲避不及,被大卡车撞翻在地。以后的事情他就不知道了。 等他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宣武医院的病床上,妻子朱琳就在身边。医生告诉李鹏,他伤得不轻,右肩的锁骨骨折,左侧四根肋骨受伤,脑震荡较重。 在家休养的2个月时间里,李鹏为了让受伤的锁骨恢复得更好,必须做一些双肩的运动,或是力所能及的家务等,最后全家人决定做一对沙发。沙发做好了,李鹏的右肩锁骨确实恢复得较好,收获不小。 在李鹏休息到当年12月中旬时,接到水电部副部长杜星垣的电话。他说:“张桂楠同志因为胃出血已经住院,希望李鹏尽快回到北京电力局主持工作。”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区发生了大地震。李鹏从熟睡中醒来,叫醒妻儿后他赶到电网调度所检查电网情况。 李鹏在电话中问唐山市委毕新文副书记:“唐山的情况怎么样了?”毕新文以嘶哑的声音回答道:“李鹏同志,唐山平了,都完了。”就再也说不出话了。 这时,李鹏和张桂楠商量,决定立刻成立唐山电力抢修队,李鹏担任指挥部总指挥。出发时,张桂楠紧紧地握住李鹏的手,祝他一路平安,还掉下了眼泪,好像李鹏要上战场似的,大有一去不复返的感觉。 由于北京供电抢修队的努力,修通了由玉田到唐山贾庵子的输电线路,只要一合闸,电就从北京送到唐山了。关键是,下令合闸是有风险的。成败在此一举,李鹏果断地下了合闸的命令。一瞬间,贾庵子变电站接通了来自北京的电源,为唐山地区各个供电所恢复供电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地震一周后,妻子朱琳作为北京热电厂机关工会主席,代表北京热电厂工会去唐山慰问,看望结束之后,她到贾庵子指挥所看望李鹏。 朱琳发现李鹏正在抽烟,桌子上还放了几瓶酒,大为不满,就责备秘书薛正军和司机刘继宗:“李鹏同志好不容易把烟戒了20多年了,你们为什么让他抽烟。”接着,她就把几包香烟都没收了。 薛正军解释说:“李鹏为了恢复供电,常常连续数夜不睡觉,有时一边听汇报,一边打瞌睡。我们不得已才给他点支香烟,给他提提神,让他继续工作。” 1979年2月,中央决定撤销水利电力部,分别成立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刘澜波任电力部部长、党组书记。1979年4月7日,李鹏接到通知,被任命为电力工业部副部长。 破格:52岁起任电力工业部部长 1980年1月10日,经过一年的筹备,华北电管局成立大会顺利召开,中央批准李鹏兼任党组书记。 1980年6月22日,贵州乌江渡水电厂发生了水淹厂房的事故。贵州省对乌江渡水电厂水淹厂房事故的处理有意见。李鹏先后向电力部副部长李代耕、秘书长杜星垣提出要亲自到乌江渡水电厂现场处理事故。 这个建议得到刘澜波部长的同意,他说:“让李鹏去锻炼一下也好,如果处理起来确有困难,再派老同志去好了。” 12月12日,李鹏在乌江渡水电厂工地召开的事故调查会议上做了总结,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同意,与原先贵州省水利学会的事故调查报告也是相同的。 在贵州考察期间,李鹏还对猫跳水河水电厂和清镇火电厂进行了考察。为筹备成立西南电管局,李鹏接着赶往昆明、成都。 同年12月下旬,李鹏在成都召开西南电管局筹备小组会议,四川省电力局、贵州省电力局、云南省电力局经请示省委同意后,一致同意成立西南电管局。 回京后,李鹏向电力部党组汇报了乌江渡水电厂事故处理结果和筹备成立西南电管局的情况。 这些成果出乎李代耕副部长和其他党组成员的预料,也证明了年轻干部经过努力也可以办成重要的事,他们对李鹏的工作能力给予充分肯定。 1980年以后,全国电力生产单位发生不少事故,缺电局面严重。刘澜波在全国电业安全生产会议上说,电力部门的当务之急,是把那些40至50岁的,政治性强、懂业务、年富力强的同志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1981年3月2日,52岁的李鹏起任电力工业部部长。这一过程,也曾遇到一些曲折。 1980年12月31日下午,刘澜波部长邀李鹏到家里去。他首先说,中央已决定一批老同志任国务院顾问,他是其中之一。另外准备更换一批部长,电力部部长由李鹏担任。 在谈话中,李鹏向刘澜波再三说明,电力部许多老同志都是他的老上级,自己资历浅,难孚众望,不能胜任,请他把自己的想法转告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