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那样的苍翠;水,是那样的清冽;村庄,是那样的宁静;街巷,是那样的祥和…… 听:儿童乐园里孩子们的稚语嬉戏多么清脆,文化礼堂里老人们的笑声多么爽朗,压弯枝头的果园里采摘女子的歌声多么欢畅…… 这是国庆长假里一组寻常的镜头;这是共和国70年谱就的不平凡乐章!朋友,无论你有多忙,走得有多远,抑或在远隔重洋的他乡,在这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里,一定有一种深情在胸中激荡:亲爱的母亲,我们为您自豪,为您祝福! 70年砥砺奋进,70年沧海桑田,我们曾经苦难的母亲已然变了模样:您,挺直了胸膛;您,英姿飒爽;您,在前行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一 鉴往知来,抚今追昔,今天的中华儿女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骄傲、更加自豪、更加意气扬扬! 是啊,这是不断创造奇迹、铸就辉煌的中国。曾有人断言,“共产党政权维持不了三个月”。也有人预言,“中国绝不可能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然而,70年历程,铁的事实给出了最好的回应:我们告别了商品短缺,扔掉了各种票证,从“4万万人吃不饱”到“近14亿人吃不完”,忍饥挨饿、生活困顿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从贫困迈向小康,我们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贫困发生率由97.5%下降到1.7%。试问,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政党能有如此的力量?! 从“一根螺丝钉都要进口”到“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我们拥有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从“东方红”升空到“嫦娥”落月,从“蛟龙”深潜到“复兴号”领跑,我们建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铁路、最长的桥梁、最繁忙的港口……试问,又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创造过如此的辉煌?! 其实何止如此,中国车、中国船、中国桥、中国路……一个又一个大写的“中国”啊,把我们的母亲打扮得丰容清靓、更加仪态万方! 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阔。70年间,奔驰的时间划出一道炫目的发展曲线:今天,我们每五天创造的GDP,相当于1952年一年;今天,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样的母亲,有哪个儿女不为她自豪?! 是啊,这是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中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如果生活在今天的中国,笔下又哪会出现这样的《离骚》!70年来,大至宪法修改,小至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我们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每一个涓滴“熵减”,温暖着每个人的家,绘就最生动、最壮阔的民生画卷。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从凭票排队到移动“秒付”,足不出户就能订餐、购物、买票、挂号,中国人率先“一部手机走天下”;从赤脚医生到健康中国,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中国人活得越来越有质量;从土坯房、筒子楼到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约2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中国人住得越来越敞亮。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说起上世纪50年代的“枫桥经验”,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带来的是家家和睦、户户安详。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由盆景蔚然成为风景,一座座善治乡村扑面而来,“平安中国”成为千家万户的生活寻常。 这就是我们共同守望的家园!这是我们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我们天天目睹着母亲旧貌换新颜!新中国之“新”,不仅是山河之新,更是百姓生活之新、精神面貌之新。正是源于新,一个个梦都梦不到的未来照进了现实;正是源于新,中国人的“饭碗”多起来了,“钱包”鼓起来了,“腰杆”硬起来了。 的的确确,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 是啊,这是各民族携手并进、共建共享的中国。人们都还记得,上世纪50年代,新疆于田县那位可爱的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进北京,走了一个多月还没有走出塔克拉玛干沙漠。然而你知道吗,今天,占国土面积1/6的新疆,高速公路突破5000公里,运营机场21个,乌鲁木齐每天有上千架飞机起降。 我们追求的小康,是一个民族不落的全面小康:藏在群山褶皱里的浙江淳安下姜村,从“土坯房、半年粮、好女不嫁下姜郎”,蜕变为“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绿富美”,成了人人向往的现代桃花源;大山深处的云南贡山独龙族,一条隧道让山里人告别天梯,一根网线为特产插上了飞出大山的翅膀,你瞧,这个“直过民族”一步跨越千年;湘西十八洞村的苗寨,户户通了自来水,家家有了新产业,村民感慨:“精准扶贫,让5年的变化超过几十年”…… 朋友,不知你去没去过新疆塔城?这座边城几十个民族相守相望,有的家庭就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民族。在这里,如果你问起:“你是哪个民族的?”塔城人会挺起胸膛自豪地回答:“中华民族!” 70年间,民族团结的故事数不胜数,携手并进之花处处绽放。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亲如手足、同心筑梦,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谁的心胸会如此博大,大到能容纳五十六个民族?谁的力量会如此惊人,能让近14亿人同心筑梦?是您,中国!是您,母亲! 是啊,这是开放包容、对世界贡献越来越大的中国。从担忧“被开除球籍”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打开了融入时代潮流的大门,奋楫击水,力争上游。曾记否,屠呦呦女士带领团队研发青蒿素类抗疟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袁隆平先生研究的杂交水稻,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约8000万人口。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今日之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主要贸易伙伴“朋友圈”扩大到120多个。借着“一带一路”东风,搭乘中国“快车”的朋友越来越多:在塞尔维亚,河钢集团的“一座钢厂重生,幸福了一座城”;在马尔代夫,居民们惊叹中国建起的第一座“卧波长虹”;在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轿车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