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各项业务此消彼长,近些年来,“长”的毫无疑问是大零售。梳理上市银行财报也可见,银行间,大零售业务竞争力的起落。 以利润规模看,建行高居榜首,工行紧随其后;招行依然是股份行中零售业务的“翘楚”,利润甚至超越了国有大行中的邮储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与农业银行也仅有一步之遥。股份行中的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也可见蓄势发力。 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相比,上市城商行“大零售”体量则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利润增速整体居首。 国有大行谁是王者 从“双大”转向“双小”(小行业、小企业)战略的建行,“大零售”利润已经超过“宇宙行”工行。 2019年上半年,建行个人金融业务收入不及工行,为1333.23亿元,同比增长3.86%,占总营收的比重为36.88%;工行个人金融业务营业收入1823.15亿元,同比增长16.97%,占总营收的比重为41.1%。但是,上半年,建行个人金融业务税前利润已超工行,建行、工行的个人金融税前利润分别为858.89亿元、838.96亿元,增速均在6.4%附近。 导致两家国有大行出现差异的,是中间业务收入(即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简称中收)。 上半年,建行个人金融业务中收457.29亿元,同比增长18.22%;但工行中收出现0.58%的跌幅。建行中收主要来自信用卡收入(银行卡手续费261.84亿元,增长15.13%)、网络金融客户和交易规模增加(电子银行收入122.63亿元,增长18.32%)、代理保险(代理业务手续费108.63亿元,增长17.90%);随着净值型理财产品推广,建行的理财业务收入74.50亿元,同比增长13.71%。 导致工行个人金融中收下降的,是理财业务。今年上半年,工行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了9亿元,减幅5.5%。该行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续费收入也在增长,但银行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增长5.4亿元,增幅2.5%。唯第三方支付增速较快,带动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业务收入增加 40.66 亿元,增幅24.7%。 六大国有银行中,除工行外的其他五家大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均保持了双位数增速,其中邮储高达38.5%。 具体来看,2019年上半年,中行、农行、交行、邮储银行的个人金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增长了12.68%、14.83%、16.54%、38.51%。究其原因,均是由于信用卡分期付款、代销保险等增加,但代理理财等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负增长。 例如,今年上半年,中行信用卡、互联网支付、代理保险等增长较快,带动银行卡手续费168.05亿元,同比增长20.15%;代理与结算手续费83.37亿元,增长8.37%;但上半年,中行从非保本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等获取的手续费、托管费和管理费收入为37.99亿元,同比下降24.02%。 农行、交行的零售金融中收增长均来自信用卡、理财等,其中,农行上半年由于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收入增加,银行卡手续费增长15.0%。不过,农行非保本理财规模虽下降,但上半年来自理财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96亿元,同比增长30.97%。建行银行卡手续费增长9.81%;由于个人客户理财投资产品收入的增加,管理类手续费增长13.22%;代理类手续费收入增长30.99%,主要由于代理保险业务收入的增加。 不过,零售金融业务利息收入却不稳定,建行、农行的个人金融利息净收入均出现负增长。 其中,建行个人金融业务利息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该行上半年个人金融利息净收入912.45亿元,同比下降3.71%。远不及工行个人金融业务利息净收入上半年1031.12亿元,工行为唯一利息净收入过千亿的商业银行。建行零售净利息收入负增长,主要受累于消费类贷款。 今年上半年,建行个人贷款6.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30.48 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018.34 亿元,信用卡贷款新增207.5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682.7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18.55亿元,降幅19.92%。与之对应,建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从去年末的0.41%上升到0.46%;个人住房贷款、信用卡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率分别为0.27%、1.21%、1.45%,较上年末分别增长3bp、23bp、35bp,而该行公司类贷款上半年反而下降10bp至2.50%。 农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也出现反弹,为唯一上涨的个贷子类别。该行个人贷款上半年新增4237.78亿元, 增长9.1%。其中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末增长7.2%,不良率0.26%;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4.8%,不良率1.03%,较上年末上升22bp,该行称积极推进个人消费贷款“扩户”工程和场景化布局,“网捷贷” 等中短期线上消费贷款增长较快。此外,个人经营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5.5%,不良率1.84%;个人信用卡透支较上年末增长19.4%,不良率1.43%。 实际上,工行也有意缩减了消费贷的规模,上半年,工行个人消费贷款1927.87亿元,半年减少113.75亿元,信用卡透支8283.17亿元,半年仅新增17亿元;同期个人住房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新增4017.83亿元、859.81亿元。交行也压降了信用卡透支规模,该行信用卡透支余额4546.77亿元,半年减少505.13亿元;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同期新增601.55亿元。 股份行“大零售”深度分化 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继续分化,招行零售业务利润总额388.20亿元,超过平安、民生、中信的零售利润之和。 然则,观察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由于受到资本金、负债端等的约束,各家股份制银行零售策略不一。 其中,中信、光大两家股份制银行零售金融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上半年分别减少12.77%、47.28%;号称“零售之王”的招行、正在全行转型零售的平安银行,来自零售业务的利息净收入增速均在20%左右。其中,民生、中信两家股份制银行的中收净收入超过利息净收入。此外,浙商银行的零售策略与城商行较为类似。 业内一般将招行、平安的“大零售”相比较,两家银行均重视金融科技在零售业务中的应用。从零售收入看,招行、平安上半年零售业务收入分别为753.49亿元、385.96亿元,分别增长19.77%、31.66%;零售业务利润总额分别为388.20亿元、140.39亿元,分别增长20.97%、19.07%。 不过,两家银行的“大零售”策略实际差异却不小。从资产端看,招行贷款的51.8%为零售贷款,不良率上半年下降5bp至0.74%;该行零售信贷投放以房贷为主,个人住房贷款占全部贷款投放的24%,其次为信用卡贷款、小微贷款,占比分别为15.09%、8.87%,;但招行信用卡贷款上半年不良率反弹19bp至1.30%。 与之相比,平安将资产投放主力放在信用类贷款,该行上半年将58.8%的贷款额度投向个人,占比增加了1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卡贷款增长了8%;其中,信用卡应收账款、汽车金融贷款、新一贷占比分别为24.5%、8.0%、7.4%,不良率分别为1.37%、0.62%、1.13%,分别增减5bp、8bp、13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