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报告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已逐渐步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产业 AI 化进程正不断加速。从供应商来看,中国本土供应商占据了大部分国内的市场份额,2018 年中国 GPU 服务器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供应商依次为浪潮、华为和曙光。 其中浪潮占比超过 50%。浪潮凭借较早的进入人工智能领域,通过JDM 模式与领先互联网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浪潮 GPU 服务器市场份额超过 60%,并不断向传统行业渗透。 软件和云服务 近年来,企业从传统的采购硬件和软件转向在公有云上部署。从AI的能力来看,企业也逐步开始向公有云服务供应商采购云端GPU和FPGA等计算能力,以及AI能力的AIaaS服务。 AI云的融合是必然趋势,AI将会以公有云服务的形式使企业能够轻松在云上获取AI能力,从而有效的访问和使用 AI 技术。 IDC预计,AIaaS将成为推动云计算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未来五年,AIaaS 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66.0%。 AI生态中软件平台型厂商是不可或缺的一类参与者。软件框架市场逐渐呈现双足鼎立之势,并向标准化发展。 TensorFlow凭借性能及生态优势依然占据主导地位,PyTorch凭借其灵活性和增强的性能,具有更高的增长潜力。百度的深度学习开源平台PaddlePaddle是国内自主开发软件框架的代表。未来的竞争格局更加激烈。 随着算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源组织参与到人工智能开源软件的研发中,新的软件平台正在不断进入市场。 算力的流动方向:互联网、政府和金融为主导 随着算力发展,AI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IDC针对重点行业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梳理和说明,如下图表所示,纵轴是市场规模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大小,横轴是预测的解决方案成熟和得到广泛应用的时间线。 AI目前已经从实验室阶段到进化到产业中,科技公司相继推出人工智能产品,例如智能音箱。2019 年,智能音箱的市场得到飞速发展。 根据 IDC 报道,2019 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达到 1122 万台,同比增长787.2%,家庭普及率已经和 PC、智能电视等产品相当,且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也正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目前,中国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包括生物识别、欺诈分析与调查、智能客服、公共安全等。 IDC预测,未来五年人工智能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4.9%,整体规模将达到 175 亿美金,其中互联网、政府和金融依然是市场的主导。 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短期能可预见的应用场景,IDC认为有制造业、零售业、电信行业等。预计在 2025年之后AI被广泛应用的场景还包括自动驾驶、智能诊断、自适应学习等。 IDC基于持续的研究和最新的调研,获得了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渗透度及算力投资分布: 2019年上半年,按照AI行业应用渗透度排名的TOP4和去年排名保持一致,为互联网、政府、金融和制造,而电信超过了服务位列第五。 2019年上半年,按照AI算力投资排名的TOP5行业也与去年排名保持一致,依次为互联网、政府、金融、制造和服务。 其中,服务行业中以科大讯飞、商汤、旷视、 依图、寒武纪、第四范式等为代表的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加快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投资,逐渐形成在人工智能产业中其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 AI算力中的洞察:AIaaS和边缘AI将迎来高速发展 整体来说,这份报告有如下要点: 1、中国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与2018年相比,北京超越杭州成为第一,广州进入第一梯队,苏州、南京、西安跻身前十。 2、随着AI逐渐落地化,到2022年AI推理市场占比将超过训练市场,随着边缘、端侧需求的快速增长,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将迎来多元化发展。 3、AIaaS将成为推动云计算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未来五年,AIaaS 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 66.0%。 4、未来五年人工智能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4.9%,整体规模将达到 175 亿美金,其中互联网、政府和金融依然是市场的主导。 5、人工智能未来短期能可预见的应用场景,I有制造业、零售业、电信行业等。预计在 2025年之后AI被广泛应用的场景还包括自动驾驶、智能诊断、自适应学习等。 如何应对这些趋势?IDC在报告中给出了建议: 1、算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解决方案提供商必须有能力提供足够的算力,还应该有能力针对不同应用,开发针对性的软件平台。 2、AIaaS以及边缘AI迎来高速发展。 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提供包括云端训练、云端推理以及边缘端推理在内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3、生态及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 供应商应该更加积极的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构建产业生态,为更多上下游供应商提供整合的平台。 4、聚焦细分领域,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尤其是初创企业应该有明确的聚焦领域和细分市场,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行业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