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9·30”通航目标的临近,由北京住总集团承建的新机场多项配套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模拟建成图) 近日,记者在大兴国际机场工作区工程(市政交通)—道桥及管网工程07标段项目建设现场看到,该标段路网工程已进入最后一段面层沥青摊铺施工。工程即将全面验收。 据了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市政工程07标段“两横两纵”路网连接机场主要工作区,总长7.52千米,主要包括主干一路、主干四路、主干五路、支十路、支十一路、W6路,属机场工作区货运车辆主要通行道路。路网内有桥梁两座,地下综合管廊工程916米,涉及给水管网、雨洪利用、污水管网、通信管网、道路照明、供热管网、燃气管网等10余种专业管线铺设。自开工以来,市政道桥部作为施工方主动作为,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联动协调作战,克服多项不利因素影响,并通过“党建先锋+”劳动竞赛的开展,保量保期抓进度、抓安全,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确保了重点工程圆满交用。 现场施工拍图 根据《北京新机场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首都机场目前的旅客吞吐量已远远超过7600万人次/年的设计能力,与2020年北京地区1.4亿人次的预计航空旅客吞吐量相比,机场设施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后将完全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的需求,这与其发达便捷、运行高效的内部路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项目负责人李爱国告诉记者,该机场路网的投用将为未来巨大的客运、货运负荷提供充分的运营保障,亦能助力中国民航整体运营品质的提升,使得航班准点率、旅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压路机在压实路面 据悉,此项工程是住总集团承揽的第一个大标段市政工程,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多项新施工技术、新材料,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环保、功能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一系列举措,项目部顺利通过了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结构长城杯、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验收,竣工长城杯、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中期验收;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两项发明专利;两项质量管理QC活动成果获北京市市政工程行业协会QC成果一等奖。(本文来自北京住总微信号) 责任编辑:Yaodl |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文章关键字 相关阅读 新首钢大桥完工倒计时三个月 工程难度创下北京之最作为全球首例双塔斜拉钢构组合体系桥的新首钢大桥,横跨永定河,全桥长1350米、主桥长639米,建成后将是北京地区最大跨径桥梁,成为连接石景山和门头沟的枢纽。 顶尖专家团队出谋划策,横跨永定河揽京西风光 在新首钢大桥的建设过程中,项目部邀请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内桥梁专家等组成的顶尖专家团队,作为“外脑”和“智囊团”,共同为大桥出谋划策。 和力之门 双斜钢塔斜拉桥创下北京最难 新首钢大桥为全钢结构倒“U”形双斜钢塔斜拉桥,桥长639米,主跨跨径280米,斜钢塔高124.93米,桥面最宽处54.9米。由于两个倒“U”形钢塔分别向东﹑西两侧倾斜,从高空俯瞰,仿佛两个面对面席地而坐的拔河健儿,脚抵着脚,手拉着手,各自向后用力拉伸,故而在设计之初也被昵称为“和力之门”。 为了顺应永定河的河道走向,尽量减少阻水率,新首钢大桥南北桥墩的排布是“错步”的,前后错出25.1米。也因此,“架”在桥墩上的两个钢塔采用的也是倾斜空间形式,特别是高塔,倾斜角度就达到57度。 同样呈现倾斜形式的还有桥上的拉索,112根斜拉索呈竖琴状布局,将梁和桥面的重量传递到斜塔上。高塔之下,仍残留一部分的便是正在拆除中的钢支架,大桥中心位置则是7月即将“牵手”合龙的地方。 扭身之难 620吨全国最重钢节段预制而成 从低空仰望,两个钢塔的轻轻一扭,给施工带来巨大难度。第一道难关,便是钢构件的加工。新首钢大桥的主桥用钢量达4.3万吨,超过了鸟巢的总用钢量,而其中约90%的钢构件都是通过预制加工的方式先在工厂加工好,然后运输到现场拼装。 因为有倾斜,团队引入了三维设计软件,先建出三维模型,再从三维模型拆解出一个个单元板块,把它放样成二维平面图,最后进行加工。为了验证加工工艺是否可行,在江苏扬州的加工厂,工作人员特意选取了接近塔顶合龙位置最弯扭的一个节段,从中取出1/4块体进行足尺试验后,通过逆向建模,去和原先的设计模型做拟合对比,检验偏差。 单元板块到达现场后,还要在现场的加工厂进行二次加工。为了吊装的需要,团队将高塔分为31个钢节段,矮塔分为21个钢节段,这52个钢节段都得通过二次加工,由单元板块组装而成。52个钢节段中,有6个节段的重量都超过了500吨,最重的有620吨,绝对算得上是全国最重的钢节段。 重量大之外,更关键的是,每个钢节段都是不规则的,为此,项目部又想出了“2+1”的三段预拼法,每三个节段组成一个小组,验证与设计100%相符后,拉走小组中的第一个节段,再加入一个新节段重新组成一个小组,如此循环,确保52个节段均能满足高矮塔的线形要求。 71.5度倾斜 52个钢节段全部“一吊成功” 因为斜塔的造型,钢节段也多是不规则的形状,很难去设置吊索、寻找重心。团队选用BIM建模,在计算机上求出重心,把吊装姿态确定好,现场直接起吊。 随着斜塔高度的上升,钢节段的重量也随之减少,从最重的620吨到最轻的只有150吨。但同时,倾斜角度也随之加大,最大的倾斜角度有71.5度,高而轻、重而矮。 在首个刚阶段的吊装过程中,团队解决了许多难题,例如:在-8℃的环境中,项目部在547吨的钢节段外罩上了一个30米×30米的保温棚,保温棚里放置了30组电暖器,持续为环境加温,防止钢材“热胀冷缩”;邀请国内的顶尖专家支招,以厚5厘米、面积240平方米的灌浆,解决钢材和底部混凝土基座的连接问题。 主梁合龙 7月20日凌晨5点启动 大桥预计将于7月20日进行主梁合龙。按照项目部的初步方案,计划把主梁的合龙定在当天凌晨5点,这个室外气温最低的时刻,为的是合龙口最大,主梁最容易吊装就位。紧接着,在早上7点太阳完全升起、气温升高前,完成对矮塔临时锁定的解锁工作,以防止钢结构因热胀而“推”坏钢梁。最后,还要在傍晚太阳落山前将合龙部位满焊到位,以实现整座桥的正常伸缩。 按照计划,在完成主梁的合龙后,新首钢大桥就将进入斜拉索调索、人行道等附属工程施工阶段,预计将于2019年9月30日实现贯通。(本文来自:西山燕庐微信号)[详细]2019-06-21 1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