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司结合“抗疫情、保增长,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活动,成功研发出一套“AI+高铁智能图像处理系统”,有效降低疫情对高铁供电运维工作的影响,提高了“4C”图像监测分析效率和质量,开创我国铁道供电系统通过“4C”图像智能识别接触网零部件缺陷的先河。 “4C”图像是通过车载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所采集接触悬挂状态的图像,主要供给线下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分析设备缺陷。在“AI+高铁智能图像处理系统”研发应用前,每天海量的设备图像分析任务,常常让“高铁诊疗师”们一“眼”难尽。 基于此,公司技术研发团队运用最新计算机视觉(CV)和深度学习技术,引入智能算法,研发出“AI+高铁智能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一键导入海量的“4C”设备图像,并快速对图像中的吊弦、绝缘子、螺栓螺母、开口销等零部件状态进行高精识别,缺陷判定准确率在90%以上,非缺陷的误判率控制在1%以下,特别是绝缘子破损缺陷判定准确率高达99%,基本实现即时分析、智能研判、及时反馈状态信息的目标。 “AI+高铁智能图像处理系统”的上线应用,极大改变了以往线上图像采集后仍需技术人员在线下用肉眼逐帧辨识分析的现状,缩短了图像分析周期,降低了技术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监测分析效率和质量。以京沪高铁为例,在全长1318公里高铁线路上对接触网设备进行“4C”图像检测采集,每季度采集的设备图片可达200万张,需要线下18名技术人员、13台计算机,用时20天才能完成监测分析任务。如今使用“AI+高铁智能图像处理系统”,仅需1名技术人员、1台计算机,用时1天便可完成关键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该系统上线应用后,已及时发现并指导现场处理非最佳状态1800处,极大地提高了高铁供电设备的运行品质,保证了京沪高铁运营的安全畅通,捍卫了中国高铁的世界品牌形象。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维管三千,不怠一秒钟。3000日夜,之于历史长河,日月轮转,倏然而已,之于京沪高铁供电维管人,每一天都有守卫的身影,每一刻都有前行的足记,每一分都有动人的故事,每一秒都有枕戈的精神,如同未完待绘的画卷,合则如精诚唯一,展则即千里宏图,蓦然回首,春风夏雨秋月冬雪,是使其厚重峥嵘的颜墨,忠诚坚守履职奉献,是使其卓然于浩瀚繁星的神采,如此而已。”一位经历了这3000维管日夜的公司员工在其朋友圈写道。 作为京沪高铁供电系统维护管理的“国家队”,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维管公司,将继续坚持以“为高铁供电护航、为品质生活提速”为使命,以“保证京沪高铁安全畅通”为责任,持续创新高铁供电系统维管模式,着力推进现代化智能维管建设,加快维管技术转型升级,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征程上,为人民群众的美好出行保驾护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黄舢森 李超 张金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