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立和经营百乐皮件有限公司期间,当时正值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企业开始自负盈亏。如何实现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成为苗忠考虑的首要问题。为了降低原料成本,他孤身一人跑遍山东、河南、天津、四川等地,寻找性价比更高的皮件原料。力求用极致的技术提高制品的质量和档次,苗忠又亲自上阵,夜以继日沉心钻研制作工艺,明确皮件包边等技术精确度要求,以至于忙到凌晨竟回想不起自己是否吃过晚饭。 面对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欧美市场外贸订单不断取消萎缩、企业生产又出现零界点的情况,苗忠经过20多天的专题调研,果断采取“由外转内”的销售模式。在厂门口开办产品销售门市部,吆喝自家好产品。同时,他又独自“跑步进京”、“跑步进沪”,在北京、上海两地各成立了多个销售办事处,并在两地大商场设立了200多个专柜,促进名品“上名城进名店”和进军中小城镇市场。短时间内,苗忠就将内销量增幅做到了40%以上,生产任务接踵而来,一举改变销售疲软的状况。 创业的路上总是埋着很多的坑,而资金链则是很多企业面临的最重要压力,犹如上了战场却遭遇弹药匮乏的境地。在跨界从事薄板加工的第二年和进军房地产开发,受种种客观因素影响,苗忠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钱”的问题。 放弃还是前行?这样的压力与抉择让人窒息。正当大家担心、焦急乃至绝望之时,苗忠却逆流而上,将全部精力放在了企业的自救上。那时,他经常一个人在办公室呆到深更半夜,甚至夜里2点都会心急火燎地赶到厂里解决问题。形势很快就被扭转,转危为安后半年内,投资就回本了50%。 “创业家”起源于法文,其意为从事创新和发展的人。创业者的法门是套路,而创业家的法门则是自我。从创业者到创业家,其所经历的是“道”。 对于这一切,苗忠如此的轻描淡写。“首先上了船,就只能进不能退,但凡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前行的方向”,他如是说道,变化总是无处不在,而主动接受变化,本身就是应对变化至为重要的一环。跨行(界)也不再意味着“冲动”“不稳定”和“缺乏理性”,“ 隔行如隔山,翻山全靠‘钻’,你得有自己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核心优势的修炼。否则就算换了游泳池,你还是不会游泳”。 未来可期,不负韶华 “中国最受尊敬的民营企业家”“江苏省改革开放40周年十大影响力功勋人物”“江苏省十佳优秀企业家”“江苏省轻工协会理事”“无锡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无锡市北塘区政协委员 ”“无锡市惠山区慈善会慈善明星”……创业近30载,苗忠在不断碰撞、调整和转型中达到了自己一个个目标,也在当初的质疑声中自我对话、勇往前行,得到大众和社会的肯定和尊敬。 如何平衡现有产业之间的发展?未来又会探险哪些陌生领域?对此苗忠表示,目前自己的着力点主要是“修炼内功”——重新定位自我与管理增效方面。 “联创薄板”2017年的生产量是8万吨,如今虽然翻了三番,但他还是抽丝剥茧出一些管理层面的潜在问题。用苗忠的话来讲,企业仅仅依靠创业初期的冲劲和干劲是不够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必须不断地更新换代。因此,从去年起百乐集团已经陆续引进了一些外资企业、大型民企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希望通过这批人才带来的市场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理念,来保证企业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 “今天的新锐,或许就是明天的传统。未来怎样,谁能知晓?但未来一定是可期的,只要不负韶华。我始终坚信,不断让自己更加接近人生目标,这才是一个创业家值得冒险的真正原因”,苗忠一直这样认为。(谊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