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差异显著,京沪人均GDP超2万美元,甘黑桂吉晋冀黔滇8省低于7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18年经济体划分标准,假设不同经济体类型的人均GNI门槛与人均GDP相同,中国内地2019年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天津7省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其他24省均处于中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其中,有9省位于全国人均GDP以上,北京、上海人均GDP超2万美元;江苏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湖北、重庆接近高收入经济体门槛。山东、内蒙古、陕西、安徽等22省位于全国人均GDP以下,甘肃、黑龙江、广西、吉林等8省人均GDP在7000美元以下,甘肃人均GDP仅4700美元左右。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绝不能以区域总量平衡为目标,也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应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在发展中促进区域人均大体平衡。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求尊重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聚的规律,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3 2020年地方两会释放哪些信号? 除四川、云南推迟两会外,其他29省两会均在1月中上旬召开,经济相关目标未考虑此次疫情的影响。但从2月开始,有24省陆续公布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部署各项稳投资工作。 3.1 21省下调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7省不变,1省上调 “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1省下调2020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与2019年目标相比,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除四川、云南两省因两会推迟暂未公布外,上调、不变、下调的省份分别为1、7、21个。在2019年,上调、不变、下调的省份分别为2、5、24个。2020年下调的21个省份中,13省下调幅度在0.5%以内,6省下调幅度在1%之内,还有2省份超过1%。福建从2019年的8%-8.5%调整为7%-7.5%,陕西从2019年的7.5%-8%调整为6.5%左右。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10个省份自2018年以来连续3年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上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天津由2019年的4.5%左右提高为5%左右。与2019年实际增速相比,2020年分别上调、不变、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的省份分别有10、7、12个,2019年上调、不变、下调分别为8、5、18个。 3.2 巩固扩展减税降费成效,财政收入目标继续下调 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382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自2017年以来连续2年下降。2019年,我国实施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2019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继续巩固和扩展减税降费成效。 受大规模减税降费及经济持续下行企业效益减少影响,16省下调财政收入预期目标。除四川、云南2省外,2020年有5省未公布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目标,与2019年数量持平。再剔除2个2019年未公布财政收入目标导致无法比较外,在24个可比较财政收入目标的省份中,2020年上调、不变、下调的省份分别为1、5、16个。2019年25个公布目标的省份中,上调、不变、下调的省份分别为0、2、23个。自2018年以来,有天津、浙江、福建、山东、西藏、甘肃6省连续3年下调目标。自2019年以来,则有山西、江苏、江西、广东、海南等14省连续2年下调目标。 与2019年实际情况相比,去除未公布财政收入增长或上年未公布导致无法比较的地区外,2020年分别上调、不变、下调财政收入增速预期目标的省份分别有10、4、10个。在2019年,上调、不变、下调分别为4、0、2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