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北京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球化病危!怎么办?(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15
摘要:例如,由于投资者恐慌情绪加剧、从风险资产中出逃因素,大量资金流向了以美国国债为代表的安全资产,美国的10年债收益率一度降至0.5%。美联储3月12日决定在2天里在短期金融市场实施1.5万亿美元规模的追加资金注入,

例如,由于投资者恐慌情绪加剧、从风险资产中出逃因素,大量资金流向了以美国国债为代表的安全资产,美国的10年债收益率一度降至0.5%。美联储3月12日决定在2天里在短期金融市场实施1.5万亿美元规模的追加资金注入,却仍难阻止美股陷入“末日模式”,美股历史上总共三次熔断有两次均发生在本周。对世界经济来说,这就意味着流动资金减少,“失血”症状加剧。

下一步是什么?

最坏情境不敢想象


下一步,世界将怎样?当然首先要看疫情如何发展,其次看人类文明应对得如何。我们基于疫情发展前景的不同假设,加上人类社会采取不同应对策略,进行了情境推演,分为三种演进路线。


可能性一:高危情境。全球层面难以形成关于疫情与经济治理的统筹协调,疫情进一步扩散,到2020年底仍不能得到控制,全球经济继续下挫,主要国家资本市场的动荡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在此情境下,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各国只得各行其是,闭关锁国,阻滞人流,停滞经济,全球化从“休克”发展为“渐冻”。民众从基于生命生死的意义从而对疫情的恐慌,慢慢转变为基于经济崩溃从而对经济金融的恐慌。各国经济遭受巨大的外部冲击,进一步加剧国内矛盾,提升民粹主义情绪,导致更大程度的贸易战、金融战。

美联储为遏制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利率下调至0%以下,并推出量化宽松计划,把全球其他央行逼到货币政策的死角。此时,美国国债成为避险资产,利率继续下行,而美联储已无可用工具,全球经济进入对货币政策“不应期”。美国股市大幅暴跌引发其他国家资本市场开启比惨模式,各国资本纷纷抛售各类资产,涌入美国债券市场,导致全球资本市场持续下挫,部分国家股市甚至崩溃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元出现流动性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困局交互形成正反馈,将整个世界拖入大萧条。

可能性二:缓解情境。假定疫情在全球范围随着北半球天气转暖较快结束,扩散速度不快,范围不大,轻症患者通过简单治疗治愈甚至自愈,到第二季度或者第三季度末基本得到控制。

此时全球化休克已持续一段时间,美联储持续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将利率下调至0%,但对国内经济提振有限;全球其他央行不得不跟进降息,推动全球主要国家进入负利率时代,对全球经济金融带来持续的不利影响。

资本市场持续动荡,美元指数持续攀升,各国资本抛售多国资产,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全球经济复苏希望渺茫,美联储货币政策子弹打完,几乎没有有效的政策空间。

可能性三:康复情境。各国加强协调和联动,形成以疫情防控为核心、经济和贸易促进为目标的新型治理机制,积极主动阻断病毒传染,大力开展有效治疗,在第二季度中早期基本控制住疫情蔓延,全球经济和贸易从休克状态逐渐恢复,货币政策尚未达到极端,有能力为金融系统补血,全球化发展进一步深化。

中国在控制住疫情后,在新治理机制下大力支持其他国家开展疫情防控,推动中国专家到他国进行经验交流和人力支持,介绍与推广中国的经验和办法,派出国际医疗救援队对疫情重灾区进行定点清除;通过积极的复工复产,在新的经贸治理机制下,为全球防控疫情提供足量适用的防护物品和医药用品。

此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空间尚未用尽,为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还留有经济促进政策的余地,资本市场的恐慌情绪逐渐得到平复。全球化经历短暂休克后,在新型国际治理机制下,特别是中国联手全球主要国家在国际公共卫生以及经济金融的积极作为,促使全球经济金融系统慢慢回血,朝着正常化的方向迈进,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希望和方向。

没有“中国作用”,“病危”的全球化无法“抢救”


最近几年世界遭遇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尤其在美国特朗普上台后,贸易保护主义一度更加盛行。在世界经济的萎靡不振的当下,又地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冲击,大多数国家更加认识到自由贸易的至关重要性。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中国的作用,全球化恐无法挽救,世界经济前景将更加不乐观。


对此,我们提出六条对策。

一、尽快召开新冠疫情国际领导人峰会。传染病是人类共同灾难,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很有可能对全世界人民健康和生活带来重大冲击。面对全球性问题,召开主要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共同讨论解决方案是惯例,比如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在经历了“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及全球经济危机后,促成了G7会议的召开;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主要大国一致同意召开G20领导人峰会。中国是本次疫情主要受灾国之一,同时也为防治疫情做出巨大牺牲,也积累了大量经验,防控效果有目共睹。因此建议国家倡议或者通过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召集世界主要大国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召开国际领导人峰会,一方面介绍各国防控经验,研讨应对方案,完善国际卫生合作,为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援助;另一方面要正确预判疫情对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从而协调各国加强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供应链和资本市场的基本稳定。

二、建立全球防疫信息交换网和疫情风险评级机制。与中国严厉的防控措施不同,不少国家采取了相对放任的态度,部分地区的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同时,由于缺乏疫情信息共享机制,疫情随着人员往来正在全球急速扩散,对更多国家、尤其是医疗条件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重大潜在风险。中国在本次疫情防控中迅速建立了信息通报机制和发布系统,为稳定社会人心、阻止病毒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借鉴各国以往尤其是发达国家在疫情防治中的经验,以大数据为手段,迅速建立国家间信息共享机制,与各国分享当前疫情发展状况、防疫经验以及重大发现,不仅能有效预防、监控和控制疫情的国际蔓延,还可更有效地压减国际谣言的传播空间,并减弱由此对经济金融的冲击。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