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非企業組織“致良知四合院”近日捲入涉傳風波。其以捧讀王陽明心學為主要內容的收費封閉式研修,被指強制要求學員分享心得、賣書拉新成員,並全程沒收手機,涉嫌精神傳銷。 多位參加過“致良知四合院”培訓和二次培訓的企業員工和高管向澎湃新聞()證實了前述該組織的發展新成員的模式,其中一人曾因無法接受相關理念被其所在企業勸退。 一名受訪的企業高管告訴澎湃新聞,致良知四合院曾主動向其所在公司索要300萬元贊助,公司自此退出。 致良知四合院官網資訊顯示,其前身係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2014年5月在北京市工商局登記註冊成立。2017年12月,北京致良知公益基金會註冊成立,主要從事資貧困助學等公益活動。 資料顯示,該基金會理事長即法定代表人劉芳係深圳芳子美容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同時擔任著該公司三十多家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基金會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時擔任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 針對企業説法,12月29日,澎湃新聞以短信和電話方式詢問致良知四合院執行秘書長郭紅波,對方稱其在美國紐約,暫不方便回應。 致良知學習群內推廣關注致良知四合院的消息截圖。本文圖片來源:致良知官網截圖、受訪者供圖 捧讀小紅書含淚分享心得,宣稱28家名企董事長參加 “關於致良知(四合院),我沒有任何學習感想。”話一齣口,毛旭(化名)就知道自己在公司呆不下去了。他所在的四川某家裝企業自2019年春節之後,加入了“致良知”的行列。 致良知,是學員們對北京懷柔致良知四合院公益文化促進中心的簡稱。這家成立於2019年3月的民辦非企業組織,對外宣稱自己是一個以中華文化為源泉,以心靈建設為宗旨,以企業家為主體,以家庭建設為平臺的公益文化促進機構。發展五年來,已有康恩貝、金蝶、長城物業、白象集團、分眾傳媒等28家核心成員的董事長參加,線上線下參與過學習的企業家逾數萬名。 但在毛旭等參加過培訓的學員看來,所謂的“致良知”更接近於“洗腦”。 毛旭告訴澎湃新聞,農曆新年過後,公司從致良知進購了一批名為《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的書籍,正紅封皮鑲嵌金色的書名,下發給每位員工。自此,每天早晨八點半,毛旭和同事們被要求在公司中列隊誦讀。“讀書必須站直,雙手舉書,且書和眼睛是平視的”,毛旭告訴澎湃新聞,公司對這一做法的解釋是利用上班前的一點時間凈化員工的心靈。 為了保證早讀的執行,公司還為員工制定了嚴格的考勤制度,遲到半小時以內者罰款20元,每月超過三次遲到,第四次起每次罰款200元。 但這僅僅只是開始。不久後,公司還從成都請來致良知四合院的講師為員工開設“三小時培訓會”,在酒店租借的會議廳裏持續學習。毛旭向澎湃新聞回憶,在入場前,所有人被要求身著白襯衫黑褲子,同時上交手機,且入場後坐姿必須端正,“板凳只能坐一半”。開場後,全體人員一同誦讀前述紅皮書。誦讀完後,由主持人介紹致良知的由來,併為參會者播放催淚的家庭短片,播完後,要求每人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罪行,進行懺悔。 毛旭稱,當時有多位同事登臺分享,“個個都哭了”,其中也包括公司的老闆。上述説法也得到了來自江西、上海、深圳等多地多位參加致良知四合院培訓學員的證實。 毛旭告訴澎湃新聞,如果不參加封閉式培訓,將會被視作自動離職。而在整個培訓過程中,令他最為不解的環節在於,“懺悔”過後,主持人還要求學員寫下身邊10個親友的名字,並要求將他們感化,一同致良知,“當時公司還規定要求每位員工邀請80名微信好友關注致良知的公眾號。” 在近日的輿論風波中,這一做法也被質疑涉嫌“精神傳銷”。 江西某醫藥企業的受訪員工王欣(化名)向澎湃新聞提供的一份致良知四合院的內部“推廣文件”寫道:致良知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借助其微信公眾號,不但能在社會上傳遞愛心,而且能提升企業的格局和境界。該推廣計劃要求,在2019年2月1日晚9點前,公司內部員工均要完成關注,並在親友間宣傳。為此,該公司甚至設計了具體的推廣目標和督導專員,且由公司統一設計圖文海報。如果未能在指定時間完成計劃的,按照每個50元的標準對未達標員工和部門負責人進行扣罰。 王欣告訴澎湃新聞,作為員工,他們都無法理解這一做法。 王欣向澎湃新聞提供的致良知四合院學習群群聊顯示,每天都有督導員(即部分負責人)在群內向成員推送閱讀資料,並要求在閱讀完成後回復“已閱讀”,同時建議多次閱讀增進理解或“轉發至朋友圈,以利益更多人”。王欣説,單位檢驗員工是否閱讀的方法是要求她們在群中直接發送朗讀的音頻和心得。 一條群聊記錄顯示,一位學員在心得中寫道:“在致良知四合院,每次講到下面這段話,我們都會熱淚盈眶:深深感恩這個時代,參與到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中,追隨聖賢走向光明。致良知四合院是一個成就社會,服務民眾的平臺。在這裡,以自己生命的煥然一新喚醒更多的生命,是無上無上的榮光。”王欣稱,這樣的心得在公司看來仍然不夠深刻,屬於“敷衍了事”的,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相比之下,因不認可致良知理念,他在一次心得抽查中被老闆提問時,直接回以“關於致良知,我沒有任何學習感想。”沒有完成任務的毛旭,收到的後果是被公司勸退。 針對封閉式培訓涉嫌精神傳銷的質疑,致良知四合院地區負責人彭志英對澎湃新聞表示,白天上課時間確實不允許帶手機,並解釋這一做法係參考了政府部門和各行各業參加學習的做法,“帶手機不斷有鈴聲響起、玩微信,課程的收穫就不大。” 彭志英錶示,在茶歇、午休和下課時間,學員都是完全自由的,“不懂怎麼界定這算不算封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也不能説對或者錯。” 彭志英還稱,致良知的主線是使每個企業家帶領員工努力奮鬥,“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很多不正確的事情,如果我們把不正確的事情去掉,讓正確的事情發揮得越來越好,這樣就是反省了,人的生命就會越來越綻放。” 報名費高則上萬,參訓企業高管稱遭索要300萬元贊助費 在成為民非之前,致良知四合院前身是2014年成立的“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法定代表人為白立新。公開資料顯示,白立新畢業于浙江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05年入職IBM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