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前而言,原本就低迷的车市又遇上了突如其来的疫情,行业运行举步维艰。为此,《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特别指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随后,从国家到地方纷纷响应关于稳定汽车消费的号召,祭出政策“组合拳”,主要发力点涵盖延长补贴、免征购置税、新增购车指标额度、放松限牌政策等多个方面(见表2)。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逐渐缓解以及各地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汽车行业开始显露出复苏迹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2月,我国乘用车的销量和产量分别仅有22.36万辆和19.52万辆,而到了3月,二者双双暴涨至104.3万辆和104.9万辆,环比增幅高达365.8%和436.5%(见图6)。 按照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的介绍,监测数据表明,目前主要的汽车企业已经全面复工,日产量也逐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75%以上;从经销商来看,经销商订单恢复到正常水平的65%以上。 总体上看,我国汽车行业正在全面复苏,而叠加政策的重重利好,车市正迎来走出低谷的难得契机,而对于那些有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近期可能是出手的好机会。 3 话说回来,没有哪个行业能保持永远高速增长,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虽然在政策的引导下,车市有望迎来一波反弹,但若想回到多年前的较高增速,恐怕还是不容易。不过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仅有173辆,排名全球第17位,且不说距离美国(837辆)、澳大利亚(747辆)、意大利(695辆)等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就连土耳其(199辆)、伊朗(178辆)和南非(174辆)都不及。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汽车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那么,未来车市的增长点又在哪里呢?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也就找到了稳定汽车消费市场的关键抓手。 在我看来,首当其冲增长点便是三线以下城市和地区的下沉市场。 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的城市有66个,其中超过200万辆的有30个,而北京、成都、重庆、苏州、上海、郑州、深圳、西安、武汉、东莞、天津等11个城市超过300万辆(见图7)。不难发现的是,汽车保有量与城市经济发达程度表现为颇为明显的正相关,越是低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越低,而差距同时也意味着待挖掘的潜力巨大。 事实上,随着大城市汽车市场的日趋饱和,三四五线城市在引领汽车消费增长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这些地区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居民收入增长态势良好,消费信心更足;另一方面,相比于一二线城市,三四五线城市居民生活节奏更慢,自驾游、走亲访友、接送孩子等刚性需求强烈,而普遍较低的房价使得他们房贷压力较小,进而可以把钱花在其他地方。再加上低线城市用车养护成本相对便宜,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下沉市场都将会是决定我国车市走向的关键所在。 完善二手车市场同样是一个重要发力点,其意义在于,不仅能盘活二手车存量,又能拉动新车增量,淘汰老旧车废量,全链条激发汽车消费潜力,同时还能带动维修、保养、保险、金融等行业发展。不过,二手车交易中,车况、车价不透明,缺乏完善的售后保障、规范的交易环境,这些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克服。 此外,还可以从适当放宽或逐步取消限购方面做做文章。不过,考虑到各个城市交通环保状况不尽相同,还是应当充分基于当地现实,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而不是“一刀切”或是“用力过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