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的产业链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制造水平不断攀升,成长为世界汽车大国。 2009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新拐点。这一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登顶全球第一,而中国汽车工业也无可争议地完成了从小到大、由大渐强的转变。 事实上,自2010年至今的短短十年时间里,中国汽车工业正在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智能互联、共享出行,如此种种新生名词,正在颠覆着消费者对于的原有认知。伴随着高调、争议、信心,中国汽车工业加快调整和转型的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实施新能源战略和自主品牌战略,推动中国汽车业的制造升级,迎接全新的挑战。 新能源汽车大幕拉开 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简称《规划》),或许被视为中汽车快速发展的桥头堡。《规划》重点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并将主要任务定为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自此,新能源汽车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在重构着中国汽车市场。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当然,为了鼓励支持产业发展,补贴与支持也接踵而至。 2012年,国务院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技术路径、产业目标、基础设施、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进行了系统规划,被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高纲领性文件。 2014年8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的决定,时效自2014年9月至2017年底。这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促进更加直接,成为搅动新能源车市的鲇鱼,直接刺激市场快速增长。2014年至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7.48万辆和33.1万辆,同比增长320%和340%,实现销量的跨越式增长,新能源汽车也逐步迈入产业化阶段。与此同时,免征购置税政策在2017年底到期后,继续延长至2020年底。 变化就在身边发生。据新京报记者观察,随着免征购置税和补贴政策发布,新能源汽车真正“飞入百姓家”。张先生是一位新能源汽车的热烈拥护者,从2015年至今,张先生已经购买了两辆新能源电动车。价格合理、补贴优惠多,与燃油车相比保养维护方便让他真正尝到了甜头。 然而在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巨大的补贴也滋生了骗补行为和补贴滥用的争议。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在数量上实现突破式增长,也出现企业为了获得国家补贴,虚报产销数量等行为。 2016年-2017年,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进行了新一轮调整,一方面调整补贴政策,堵住骗补的漏洞,严查骗补企业;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标准和法规,建立准入机制和惩罚机制,从重量转向重质,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品的成熟。 从国家层面的支持和引导,到车企的响应与支持,一连串的对比数字或能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历程展示得更加透彻清楚。2010年,我国充电桩数量为1000台左右,而截至2019年8月,我国充电桩数量已达108万台;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300辆;而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125.6万辆。超百倍的增长,足以见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长之快。 在2010年-2019年的十年间,变革在汽车行业的各个领域次第展开,新能源和电动化成为最先起步的领域,汽车行业转型的时代已经来临,画卷已经展开。 自主品牌升级 2010年,乘用车细分市场的SUV车型的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的关卡,同比增速达101%。在SUV阵营强势崛起的同时,自主品牌开始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 2014年,中国市场的SUV车型销量达408万辆,同比增长达3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中国自主品牌则将目光着眼于这一市场,开始领先于合资品牌,对SUV市场进行布局。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长城汽车方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城坚持聚焦SUV战略,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长城汽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已经可以自主研发,同时已经具备了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哈弗SUV连续15年保持中国销量冠军,累计销售超过500万辆;2016年创立的WEY品牌,累计销售20万辆。 在2018年全国SUV销量排行榜的前十名中,哈弗H6销量45.26万辆,位列排名第一;广汽乘用车广汽传祺GS4以23.57万辆的销量,位列第四;吉利帝豪GS销量为15.32万辆,位列第九;荣威RX5则以19.76万辆位列第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