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豆的崩塌归根结底是企业经营者的投机心理太重,并未真心经营一家汽车企业,而是挖国家政策的墙角,靠“骗补”挣快钱,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根本不对消费者负责,质量和安全都很差,一旦政策有变,像知豆这类新能源车企马上“裸奔”,而最受伤的依然是消费者。 编辑点评:这些在中国汽车市场失利甚至消失店品牌,既有“马太效应”的残酷,也有汽车企业的一些短视和投机心理。而作为消费者,还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为贪便宜或者被销售忽悠而购买那些行将就木的汽车品牌。汽车毕竟是大额耐用消费品,持有成本还是比较高的。随着中国汽车消费的慢慢成熟,消费者踩雷的几率也大幅降低,希望大家都能买到称心如意,实用舒心的汽车,不再被“坑爹”。各位卡友还有什么要吐槽其他一些“坑爹”的汽车,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