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际油价持续低迷 是否让电动汽车行业按下暂停键? 2020年再一次见证了历史:WTI油价历史上首次跌入负值。美国当地时间4月20日,WTI 5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37.63美元/桶,每桶暴跌55.90美元,跌幅305.97%,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 油价负值也就是说在原油市场中,为了让买家接货,卖家不仅不要钱,甚至还倒贴钱。将油运送到炼油厂或存储的成本,已经超过了石油本身的价值。 据美国EV Sales公布,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221万辆,同比增长10%,根本无法与去年65%的高增幅相提并论。油价的下跌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市场的风向,对本就不景气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国际油价近来的低迷表现像是一记重拳。 电动汽车发展史 原油价格是汽车使用环节中最重要的X变量,历史上的几次石油危机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驱动力。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美国和日本工业生产猛踩“急刹车”,同时也导致了汽车逐渐向小型化和节油路线发展,之后的1978年和1990年,第二次和第三次石油危机接踵而至。总的来说都是由于供小于求而导致的油价暴涨,同时也是引发了世界能源市场长远改变的诱因。 三次石油危机,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了石油总有一天会消耗完的恐惧,迫于这种压力,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美国作为当时的原油主要进口国,先行一步。1990年,美国加州推出了ZERO EMISSION VEHICLES(零排放汽车)项目,要求对汽车燃料排放和新能源汽车进行积分制管理。这一政策掀起了当代电动汽车史上的第一阵热潮,对于后来特斯拉等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另一方面,“减排”也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另一大驱动力。在欧洲,碳排放已经成为了一个硬性标准。2014年2月25号,在斯特拉斯堡召开的欧洲议会上,欧盟通过了一项当今全球最严格的汽车碳排放控制目标,从2020年1月1日起,欧盟范围内所销售的95%的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须达到每公里不超过95克,到2021年这一要求必须覆盖所有在欧盟范围销售的新车。 超过这一目标,每辆车按照每克罚款95欧元计算。根据市场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的预测,到2021年,由于不能满足碳排放要求而遭到监管机构的罚款金额可能会升至340亿欧元。巨额的罚款并不是闹着玩,戴姆勒已经在2019年体会到了由于过多的罚款支出而导致的利润下滑64.5%。严格的排放法规之下,燃油车“霸主”们纷纷开启大象转身。 由于处于新四化转型的特殊时期,大举的电气化研发投入已经让大多数车企处于转型的阵痛期了。此外疫情到来之后,在经济下行的前提下,美国政府决定首先打破这个游戏规则,美国总统特朗普预计发布一项规定,到2026年以前,将汽车的燃油效率由奥巴马政府时期规定的每年提高5%降至每年提高1.5%。一旦燃油标准和排放要求放宽,无疑是给刚刚步入轨道的新能源汽车又再次按下了减速键。 而眼下,原油价格的史诗级崩盘又是一轮新的打击。要知道,新能源汽车当前电池占电动车成本在40%左右,也是电动车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但是,较低的用车成本则抵消了新能源汽车的高昂售价。 那么油价大跌,对电动汽车影响大吗,电动汽车还能买吗?首先从使用成本来讲,国内92号汽油‘地板价’被触发,即92号汽车价格跌至5元左右,那么每公里的运行成本将下降至0.4元;纯电汽车方面,以目前普遍适用的三元锂电池百公里电耗14KWh来计算,使用家用电平峰时段的慢充充电,则每百公里的运行成本约在0.15~0.2元左右,虽然运行成本仍然较低,但两者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和纯电动车的用车成本已经在进一步缩小,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快充”的充电成本、充电时间等问题,要知道,里程焦虑已经成为阻碍电动车发展的最大挑战。因此油价若继续下跌导致成本下降,确实会使一些有中长途运行需求的消费者转向燃油汽车。 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份研究估算指出,如果国际油价超过350美元/桶,那燃油车将会被电动车彻底淘汰。如果油价只维持在50美元/桶,那电动车的发展就会比较艰难。 对于志在取代传统燃油车的电动汽车来说,油价暴跌不是什么值得欢呼的事情,无疑给正在培育市场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浇了一盆冷水。便宜的油价意味着燃油车有了更低的用车成本、更强的竞争力,于是有人开始担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是否会因为油价暴跌而陷入停滞。那么,新能源汽车凉凉在即了吗?但实际上,这种想法过于简单。 低油价阻碍电动汽车发展? 首先,车企的战略具有很强的延续性,绝不可能因为油价一时的下跌而改变。新能源成为行业趋势不仅仅是喊几句口号、规划几款车型那么简单,更意味着全产业链为新能源下了重注,意味着成百上千亿的研发投入。油价的一时涨跌无法左右车企的战略。 低油价不影响电动汽车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有些人认为油价暴跌会让电动汽车汽车吃瘪,归根结底是因为在他们认为,电动汽车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是使用成本低。对于10万元以内的低端电动汽车来说,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如果放眼全行业,就只能说是一叶障目了。特斯拉能成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汽车公司,不只是因为它的用车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