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认为该招聘要求是合适的,“但最近两三年内,有时会出现刚毕业或毕业不久、专业技能还没那么强的人员接受奔驰工厂培训后就独立管理供应商了,这肯定不行,培训的东西多是理论,必须要人带。”他感觉到,企业做大了就容易进入舒适圈,像在例行公事,专业度和敬业精神都需加强。 查看零部件供应商所供产品的实验,到给其放行,考验的是把关者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实验都是实实在在做,能通过的供应商一般产品都可以,但判断稳定性好一点还是坏一点,就靠把关人的个人素质了。”据李云介绍,供应商管理相关岗位没有可量化的绩效考评,工作效果如何也看不出来,甚至因供应商出问题导致召回,也处罚不到负责供应商管理的员工,李云回忆了下,对记者说:“基本上好像没有。” 从逻辑上讲,若是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不符合规格或要求而召回,除了反映出主机厂在零部件管理、放行上存在疏漏,也反映出供应商自身的产品质量问题。李云认为,相比拥有广大市场的豪华品牌奔驰,供应商处相对弱势地位,车企为了追逐利润,会对供应商压价,于供应商而言,利润变薄,采购量又少,工作态度就会松懈,或转而重视更大的客户。 知名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也同意该观点,“企业追求销量和利润增长,压价导致供应商懈怠,产品质量受牵连。” 汽车评论员凌然表示,其实供应商所说的利润变薄,更多是觉得自己比以前赚少了,车企不会让供应商不赚钱地生产,往往在保证车企自身不亏损时给零部件厂商更大利润,甚至产生“天价”零部件,造成零整比过高(零整比:商品配件与整体销售价格的比值,比值越高,代表后期维修费用越高)。也正因为奔驰前几年零整比太高,被消费者议论和投诉,奔驰才开始压价,一压价,就动了供应商的“奶酪”。 此外,国内汽车市场连续两年下滑,车企为应对竞争,降价的趋势愈显,一旦整车价格下降,采购成本必然要被压缩,供应商的利润也就随之变薄。“但供应商利润变薄并不能成为其产品质量下降的理由,供应商可以通过与更多车企合作,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凌然认为,召回所反映出的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要看奔驰的把关是否到位。 相比起李云所介绍的国产奔驰供应商管理端存在的问题,进口车在2020年的召回中显得尤为突出。9次召回信息里共涉及11批召回,包含国产奔驰与进口奔驰,其中,进口奔驰被提到的批次数占比高达80%以上。 “这反映了国际制造多元化的风险。现如今,进口到中国的奔驰车已不完全出厂于德国,尽管质量标准全球统一,但零部件供应商来源广泛,生产基地有各自的国产化供应体系,进口到其他国家后,是否能与当地水土相服,是有一定不确定性的。”凌然告诉记者。
3/4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