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行情

旗下栏目: 新车 导购 行情 养护

全球化断供危机下,零部件从哪里来?(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19
摘要:进入3月,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爆发疫情,导致大范围交通受阻、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停工,更多的企业加入了空运零部件阵营。如日产汽车墨西哥公司公关总监LucianaHerrmann就表示,尽管成本有所上升,但为了避免生产

进入3月,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爆发疫情,导致大范围交通受阻、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停工,更多的企业加入了空运零部件阵营。如日产汽车墨西哥公司公关总监LucianaHerrmann就表示,尽管成本有所上升,但为了避免生产出现问题,该公司已经开始用飞机而不是船运的方式向墨西哥工厂运送零部件。

疫情,零部件断供

图片来源:马自达

马自达的一家供应商为了解决马自达3和CX-30车型外饰所用零部件在中国的生产短缺问题,不惜将墨西哥工厂的零部件产量提高50%,空运到马自达在日本的装配线上。据悉马自达此举总共花费了500多万美元,虽然物流成本高,但如果不想停产,只能如此。

另外广汽日前也提出将合作伙伴调动全球资源,为中国的合资企业空运零部件。甚至印度的部分企业也已经决定用容量更小也更贵的空运,来运输汽车零部件。

类似的方式还有开通专列运输。3月初,一辆火车专列装载着9200个汽车座椅座框骨架和9520个座椅背框骨架,从武汉站出发,奔袭2100多公里,于3月9日到达吉林。据悉,这批物资是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产急需的第一批汽车零部件,为保证一汽集团的有序复工,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向交通运输部物流保障办公室提出运输保障需求,在收到该需求后,交通部物流保障办公室下发第49号紧急运输任务指令,协调国家铁路集团承担紧急运输任务。

在马勒相关负责人看来,保证零部件的持续供应是汽车行业供应商的责任,在此次疫情中,各企业采取的加大发货频次、海运改空运、手提货等措施来保供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对于大型供应商企业,多点布局,提前双认证才是规避风险的办法。不仅如此该负责人指出,在构建供应链体系时,供应商的布点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核心零部件和材料要在不同国家和区域布点,定点供应商要综合考量供应商的商务、质量、交货、技术和风险因素,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供应体系,保证全球生产和供应。

●更换供应商

这也是很多车企目前比较容易想到的一种方法。例如吉利为保证春晓基地顺利复工复产,就对部分宁波市外的供应商进行了替换。2月初吉利正式复工,但由于此时各地之间物流运输受到了阻碍,导致吉利在宁波市外的供应商无法将零部件及时运送至市内各吉利生产基地,另外很多外地的供应商复工时间较吉利也更晚,对此宁波市经信局前前后后共梳理出350家当地零部件配套企业名录供吉利挑选,据悉最终吉利选择了35家。

疫情,零部件断供

图片来源:丰田

丰田依赖全球供应链体系,只花了三天时间就为公司一家迟迟没有复工的武汉零部件供应商找到了替代工厂。FCA作为首家因肺炎疫情宣布停产的欧洲车企,早在半个月前,也开始寻找替代供应商。另外印度的汽车制造商们,也正尝试寻找零部件替代供应商。

不过,由于整车厂更换供应商,往往需要对新产品进行大量的实验、调整和认证,以通过监管测试,达到稳定的生产规模,整个流程走下来需要长达数月的时间,甚至更长,而且如果是具备核心技术的行业垄断性企业的话,几乎没有可能被替代。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这种方式,尤其是像现在这样因为疫情临时更换供应商,其实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在疫情爆发的情况下,开发替代供应商是一种办法,但它的有效性取决于验证的复杂程度,例如马勒的产品和发动机性能直接相关,验证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切换的可能性不大。”上述受访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双供应商模式在汽车行业其实早已有之,早期为了控制价格,节约开支,部分车企选择多个零部件供应商同时供货。虽然这种模式会因为某些企业运用不当而备受争议,但其实对于实现零部件的稳定供应大有裨益,比如目前这种情况。从这一点上来讲,经历了此次疫情,不排除更多的车企和零部件企业会采取这种模式。

●转移产能

在此次疫情中,采取这种措施应对断供危机的企业亦不在少数。例如为本田CR-V供应刹车踏板的伟福科技(F-TECH),早在1月底就宣布将其在武汉工厂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并表示如果疫情蔓延,还可能会将更多产能转走。韩国现代的线束供应商悠进电装,也开始将部分产能向国外转移,另一家线束供应商京信集团则在努力增加其在美国、印度、柬埔寨和韩国本土的产能,以弥补其在中国产能下降带来的影响。另外还有汽车电子企业罗姆半导体,也表示将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行替代生产。

疫情,零部件断供

图片来源:罗姆

正因为如此,目前也有很多人在纷纷猜测此次疫情会否让汽车供应链向国外转移。对此,盖世汽车近日发起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1334位参与者中,仅13%的参与者认为此次疫情全球化会加速汽车供应链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转移,而更多参与者则坚持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不可撼动,且认为汽车产业链还将加速向中国汇集。

这并非没有道理。虽然目前与东南亚、非洲等市场相比,中国已不再具备成本优势,但在整车制造和消费方面,全球汽车产业对中国市场的倚重程度却是其他市场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近两年大批跨国零部件企业纷纷选择在华投资办厂,部分甚至开始将研发及测试中心也设在中国,以此作为立足亚洲乃至辐射全球的战略重点。

更何况汽车供应链的转移与否并非只取决于劳动力成本的高低,还与基础设施配套、运营成本、配套体系、交通运输条件、制造业文化等有较大的关联,而这些条件目前在国内都已经十分完备了。特别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完整性,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纳入统计的为5.5万家,基本实现了1500种部品的覆盖。甚至在自动驾驶等较前沿的技术领域,中国汽车产业链也具备一定的完整性。

再者,此次肺炎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受影响的已不仅仅是中国,从这一点上来讲,目前向其他国家转移产能的可操作空间其实也不是特别大。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