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编撰的《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年版)正式发布,该报告为汽车贸易如何进一步释放潜力,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途径。 近日,该报告的副主编和主要执笔人、中汽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庆接受了证券时报·车资本的独家专访,对该报告进行了全面、深度的解读。 2019年,中国贸易交出了超预期的成绩单,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外贸规模达31.5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其中,进出口规模和贸易顺差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对确立和巩固我国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汽车贸易的总体水平与产业自身的实力仍存在差距。 日前,由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下称“中汽中心”)联合编撰的《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年版)(下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为汽车贸易如何进一步释放潜力,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途径。 近日,该报告的副主编和主要执笔人、中汽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庆接受了证券时报·车资本的独家专访,对该报告进行了全面、深度的解读。 何为高质量的汽车贸易? “在接到报告编撰任务后,对于我们而言,最大的难点就是厘清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此前国务院曾发布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份报告为我国贸易发展提供了一大根本遵循,但对于汽车产业而言,其贸易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特点。”沈庆这样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这位从2006年开始就配合商务部从事汽车出口研究工作的专家,组织研究团队就如何精准地提炼汽车贸易高质量的含义多次向商务部领导汇报并进行修改。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进出口规模也实现了稳定攀升,并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平衡对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等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汽车出口102.4万辆,在对伊朗出口近乎停滞,国际经贸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出口能够再度拿下超百万辆成绩单,实属不易。 沈庆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之所以要编制和发布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就是要进一步释放我国汽车贸易的潜力,同时建立起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推动我国贸易总体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大量的论证、研究以及咨询行业专家的意见,我们认为,汽车的贸易高质量发展,应该是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带一路’建设统领对外开放,保持汽车贸易规模稳定增长和质量提升”,沈庆表示,汽车贸易的高质量发展还应注重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和国际市场布局,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使得我国的汽车贸易积极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当中。 “总的来说,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既是一份定义,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提出的要求。”沈庆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 证券时报·车资本注意到,该报告也对我国汽车高质量的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具体包括: 迈入汽车贸易大国行列; 进出口产品档次迈向中高端; 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大幅提高; 出口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 海外本地化生产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和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任鸿斌在报告序言中指出,该报告的推出,将有助于产业界对中国汽车贸易的发展形成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以形成更大合力,推动汽车贸易规模快速扩大,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据沈庆透露,汽车产业是商务部组织编写的首个高质量发展报告的行业,未来其他行业的相关报告也会陆续发布。同时,在此报告的基础上,商务部和中汽中心也在致力于建立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 “走出去”步伐提速 但差距仍在 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选择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2019年,长城汽车投资34亿元的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竣工,据了解,这是中国汽车企业依靠自身在海外建设的第三座工厂。此外,广汽、比亚迪等也在持续探索“走出去”之路。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曾直言:“中国车企不出海,就是死路一条。”由此可见,国内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已经充分倒逼中国车企加速整合资源、利用全球技术优势和市场,参与国际化竞争。 “太难了,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发展其实很难。”在专访过程中,沈庆反复提及了“太难了”三个字,他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从整车出口再到本地化建厂生产,中国汽车企业其实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这个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挑战诸多,既要时刻顺应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又要符合当地法律法规,满足出口国对产品的要求和标准,同时还要面对一些变相打压。 不过,即便如此,中国汽车企业并未停止对海外市场的探寻步伐,这才使得我国的汽车出口能够连续突破百万辆。沈庆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目前我国的汽车出口规模和效益都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经济型乘用车、载货车、中大型客车等领域都具备一定竞争优势,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主动认识差距弥补不足。 报告指出,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主要汽车企业相比,中国品牌车企总体发展时间短,关键核心技术仍掌握不足,同时出口的规模和附加值、利润率、出口方式、市场格局等仍存在差距。 具体来说,最突出的一点是我国的汽车出口规模较低,占比低,与我国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国的地位严重不相称。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其中,出口量为102.4万辆,占产量的3.98%。 来源:《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年版) 而根据报告显示,欧美日韩等国家汽车出口量一般在200万辆以上,占国内产量比例基本保持在2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 “这个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汽车出口仍处于初级阶段。”沈庆称,由于中国品牌整车出口车型大部分以中低端为主,且出口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导致出口的单价和利润率较低,个别车型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在海外的本土化生产刚刚起步,此前中国汽车企业出口产品多以整车出口或组装形式为主,相应地带来成本高、投资规模小、本地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我们是鼓励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建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