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说:“华为从来不用完人,如果一个人总是追求完美,就知道他没有希望。”什么意思?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的时间花在哪里,就在哪里收获。如果想成为完人,就必然在每一点上牵扯精力,看似样样都好,其实样样稀松。 18. 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 ——任正非说:“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人才。”华为为什么能让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6000多名基础研究专家、60000多名专业工程师拼命工作?因为任正非把98.99%股权分给了他们。“以前,我们是按学历定薪。现在,我们是按价值定薪。牛人年薪也不封顶。你有多大雄心、有多大能力,我们就给多大的薪酬。” 19. 我们就是员工资本主义 ——任正非说:“我们不是华尔街大股东资本主义,我们是员工资本主义。”华为9万多员工拥有公司股份,任正非个人股份只有1%左右。任正非说,我们按照大家脑袋里的重量,每人分一点股份,形成我们这种主义,可能就是“不三不四”主义,不知道怎么定义,我觉得这就是员工资本主义。 20. 让听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任正非说:“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让听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就是让一线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后方起保障作用。精简不必要的流程,提高运行效率。 21. 不要再提互联网精神,以免误导青年员工 ——任正非说:“不要再提互联网精神,以免误导青年员工。一定要相信汽车必须是汽车,金融必须是金融,豆腐必须是豆腐。”什么意思?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哪怕再有“互联网焦虑”,也不要盲目跟风,首先得把“本职”工作做好,不要走偏了。汽车首先必须是汽车,别的不能取代汽车,如果能取代,那是阿拉伯飞毯。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22. 盲目人口红利化是错误的,生产方式将走向人工智能 ——任正非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生产线,基本上是没有人的,20秒钟一部手机,从无到有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未来的生产线是完全自动化的。”任正非觉得:这个社会最终是要走向人工智能,所以如果现在还一味强调追求人口红利,是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 23. 颠覆往往都是外行干的 ——任正非一直要求各部门,要不拘一格选拔一切优秀分子,不要问他从哪里来,不要问他有何种经历,不要排斥其他项目调整进入的骨干,不要借口他们的专业不合适。为什么呢?任正非说,颠覆往往都是外行干的。 24. 雷锋精神是不可持续的 ——这不是说“雷锋的奉献精神过时了”,而是在提醒:中国现在很多政策,不利于吸引顶级专家回国。光讲爱国、奉献没用,我们必须得制定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也就是任正非说的:我们要创造一些外国科学家回国的路。 25. 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 ——中国一直都很强调自主创新,但任正非泼了一瓢冷水——完全依靠自主创新很难成功。老任为什么这么讲?其实他是在讲大势——开放式创新正在取代封闭式创新,成为在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新范式。所以他说,不应关起门来自主创新,而应该拥抱世界、依靠全球创新,这样才能缩短我们进入世界领先的进程。什么都要自己做,除了农民,其他人不应该有这种想法。 26. 应把知识产权当成物权 ——任正非其实就是想强调:知识产权法若是物权法的一部分,侵犯知识产权就是侵犯物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原创发明。我们应该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是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而不是西方拿来卡我们的借口。 27. 接班人一定要有技术洞察能力 ——“我女儿永远不可能做接班人,因为她是搞财务出身的,没有技术背景。”任正非一再强调:华为的接班人一定要有技术洞察能力,一定要有对未来技术和对客户需求的判断能力。 28. 文件里面充满了哲学 ——任正非说:“我太太问我到底爱什么?我说爱文件,因为里面充满了哲学、充满了逻辑、充满了东西。”媒体人余胜海说过一件事,有一次在机场偶遇任正非,发现他正在看《隆美尔战时文件》。该书整理了隆美尔在北非作战期间的战时文档,从中可以看到隆美尔用兵的思路。任正非说,文件是最精粹的思想。 29. 权力是推动共同价值观的润滑剂 ——任正非说:“华为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客户服务,权力是为了推动共同价值观的动力和润滑剂。”任正非一直强调:谁来接班,谁就有责任去推动价值观,发挥动力和润滑剂的作用。权力是润滑剂,而不应该是方向盘。 30. 不要假设别人是敌人,要假设别人是朋友 ——任正非说:不要做“我假设你是敌人”,“你假设我是敌人”这样的事情,假设来、假设去,就会变成真敌人。要多假设“别人是朋友”,对别人好一点,你请我喝咖啡,我再请你吃牛排,一来二往,就会变成真朋友。 、 31. 技术竞争是和平竞争 ——虽然华为受到了打压,但任正非始终坚信一点——技术竞争是和平竞争,只要产品做得好,别人最终还是无法拒绝与你合作。 32. 不被西方国家认同是因为做得还不够好 ——任正非拥有超强的自省能力。他说,我们这些年,都是采取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的格局、去揣测西方的意图,所以西方会认为我们是在进攻,他们就急着把墙筑厚筑高。我们要解决在西方遇到的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西方的价值观,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理解他们。 33. 市场经济=客户+货源+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