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时局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曾經,閩道更比蜀道難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17
摘要:▲鷹廈鐵路修建時開山的場面。資料圖片▲泉州安溪縣農村公路。林思宏攝一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讓入川的艱險名震天下,但行路之難,秦嶺蜀道並非唯一。位居

原標題:曾經,閩道更比蜀道難

曾經,閩道更比蜀道難

▲鷹廈鐵路修建時開山的場面。資料圖片

曾經,閩道更比蜀道難

▲泉州安溪縣農村公路。林思宏攝

一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讓入川的艱險名震天下,但行路之難,秦嶺蜀道並非唯一。位居東南沿海的福建,歷史上也長期受困於重重山海。

開山劈海、水陸通達是千百年來福建人的夢想。閩道的變遷,是福建人不斷突破自然條件束縛、開拓進取的奮斗史,也是觀察中國發展變化的一個有趣視角。

閩道難

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剛剛上任明州(今寧波)知州,便受邀寫了一篇文章——《道山亭記》。發出邀請的,是和曾鞏一樣曾在福州為官的越州(今紹興)知州程師孟。

道山亭位於福州的烏山之上,是程師孟在福州時興建。因曾鞏是名滿天下的文豪,又在其后治理福州,程師孟便想請曾鞏為自己的得意之作添些文採。

這是一篇“吹捧”的文章,不過曾鞏提筆就是一頓“吐槽”,說閩地山多路險,“山相屬無間斷,累數驛乃一得平地。”“其途或逆坂如緣絙,或垂崖如一發,或側徑鉤出於不測之溪上。”“負戴者雖其土人,猶側足然后能進。非其土人,罕不躓也。”

形容了半天閩道之難,曾鞏才筆鋒一轉,夸獎程師孟心態好、境界高。“閩以險且遠,故仕者常憚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樂……其志壯哉!”

曾鞏寫《道山亭記》,大段的筆墨都放在了閩道之上,確實是有感而發。北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曾鞏由江西調任福建,他當年六月從老家江西南豐出發,直到八月才到達福州。一段直線距離僅有300公裡的路,曾鞏竟整整走了兩個月之久。

在福建民間,有“閩道更比蜀道難”的說法。從關中入川的路線雖然異常險峻,但越過秦嶺、進入蜀地之后便是內部交通便利的四川盆地,號稱“天府之國”。

入閩的道路則不同,福建北有仙霞、西有武夷、南有博平諸大山脈蜿蜒邊境,把閩地和外界割裂開來﹔閩中則有鷲峰、戴雲兩山脈,從東北至西南貫穿腹地,山地和丘陵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閩地的河流也大多自成系統、互不貫通、獨流入海。

可以想象,當年近六旬的曾鞏從江西翻過縱橫550公裡、平均海拔1000米的武夷山脈后,滿目依舊是丘陵山巒延綿不絕時的心境。

因為山高水長,春秋以前,福建與中原的交通幾乎隔絕。秦漢時期,中原王朝多次入閩征伐,終於打通了浙贛粵的入閩通道。但此后近兩千年時間,僅有黃巢率部“刊山七百裡”,為閩浙開辟一條新通道。除此,閩道再無大的發展,直至清末,甚至幾乎都無車馬大道可行,隻有舟船港口成為福建交通的一抹亮色。

閩道難行也讓福建長期游離於中國主流視野之外。上世紀30年代,文人郁達夫曾客居福建。他驚訝於閩江兩岸“千景萬景”“隨手而得”,但卻沒有“平湖秋月、蘇堤春曉”這樣的顯赫名聲,“想來想去,我想最大的原因,總還在古代交通的不便”,郁達夫這樣寫道。

華僑恨

近代以來,火車、汽車、飛機的出現,極大改變了傳統的道路交通方式。海外的福建華僑對改變家鄉交通面貌十分熱忱,紛紛捐資興路,一時間福建掀起了筑路熱。

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開工建設。同年,在福州,“商辦福建全省鐵路有限公司”也迅速成立,清朝前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陳寶琛被任命為閩路總理。

陳寶琛是清末名臣,在他看來,中國要圖自強,興建鐵路比漕運、商務、礦務等更為急切。他主理下的“商辦福建全省鐵路有限公司”雄心勃勃,計劃在福建建設“福廈、閩贛、閩浙”三條鐵路干線,橫接江西內陸、縱貫閩省連通浙粵。若此計劃得以實施,福建陸上出省通道將大為暢通。

為籌措資金,1906年秋,陳寶琛親赴南洋籌款,所到之處,都得到閩籍華僑的積極響應,共籌得170多萬銀元。

不過,陳寶琛在國內的募資卻進展不順,“內地紳商市民認股募股不及二十分之一”,這與他先期“籌資六百萬”“建設三條海岸線鐵路”的目標差距極大。無奈之下,他們隻能先修建漳州至廈門的28公裡港口鐵路支線,其他線路雖經勘測卻再無下文。

1910年,漳廈鐵路正式通車,但這條鐵路一出生便“先天不足”、客流稀少:一是線路起始站點距漳州、廈門城區均有一定距離,乘坐不便利﹔二是因為施工質量差導致通車后車速極慢。當時還有人以打油詩來嘲諷:“農夫坐火車,斗笠被風吹。下車拾斗笠,火車猶可追。”

相較於投資體量龐大的鐵路,公路投資少、見效快,因而更受華僑青睞。

愛國華僑陳清機長期僑居日本,目睹日本的便捷繁華,對家鄉交通基礎設施的落后深感痛心。他認為“以非謀建筑道路,誠不足以應時代潮流”。辛亥革命勝利后,陳清機從日本回鄉發起“閩南摩托車路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但因當時地方勢力橫加阻撓,未能實現。

1916年,凡爾登戰役開始。這是一戰中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也是整個一戰的重要轉折點。陳清機從報紙上看到法軍摩托車部隊在戰役中大顯神威,開道筑路之心更加急切。他將自己的計劃條陳給時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許世英,表示“世界文明各國,交通首重路政”“全國應急筑公路行駛汽車,以利民生”。

不過直到1919年,陳清機的報國之心才終於迎來實踐的機會。在孫中山南下主持護法運動后,閩南靖國軍司令許卓然邀請陳清機回國任“晉南同政務處”路政局局長。陳清機欣然赴任,回到家鄉安海籌建泉安公路。

華僑依然是籌款的主要對象。陳清機先后兩次前往南洋各地向華僑招股募捐,得到海外赤子的熱烈響應和支持,共募集資金25萬銀元。

泉安公路自1919年7月正式動工興建,採取“筑好一段通車一段”的方法,至1922年6月,27公裡道路全部完工。

此后的短短幾年間,泉安公司又建成多條公路,通車總裡程達到116公裡,並在泉州港口建設碼頭,實現路海聯運,有力地促進了泉州的發展。

但動蕩的時局下,海內外福建人傾注的心血很快化為烏有。1938年,廈門淪陷后,為了防止日軍利用鐵路攻打廈門海滄和漳州,原本就陷入停頓的漳廈鐵路被國民政府下令拆毀。

到1937年時,福建全省已建成公路4218公裡,官辦營業汽車達130多輛,商營客貨汽車近400輛。抗戰爆發后,福建公路和汽車運輸業遭受很大破壞。后來,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國民黨敗軍沿途焚橋毀路,破壞嚴重。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