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正是看到了“先行者”们在英国打下一片“江山”的荣耀,依然有不少福建人不顾路途的艰辛和磨难,偷渡到英国,并从最底层的打杂工开始做起。那天,接到了阿春打来的电话,问我愿不愿意见见还在打工的福建人,听听他们偷渡的艰辛?这正是求之不得的线索,记者欣然前往。 六七个工人,都在一家华人的食品加工厂做工,活计虽然不轻,但比起阿春当年的处境已经好得多了。老板不计时,只计件,如果抓得紧,八九个小时就可以做完,一周的薪水有200英镑。肯拼一些的还来得及再打第二份工。他们都住在工厂的楼上,单身汉三四个人一间房,有两对夫妇,都有小单间。有公用的卫生间,可以冲澡。阿春说,这样的打工条件算比较好的。他们都是阿春的同乡,刚到英国时都受过阿春的帮助。 老何,40来岁,人收拾得很利落,头发梳得很有型。他今年3月才偷渡到英国,路上走了8个月。记者让他讲讲偷渡的经历,他摇着头说,都不记得了。直到阿春说,听说有些人路上喝的是公路上水坑里的水。他突然开了口:“怎么听说啊?我就是喝的那个水!汽车轮子压出的坑,积了一点雨水,黄黄的都是泥汤。没有水喝啊!一个面包要分好几天吃,都是睡在地上。”他走的路线是俄罗斯—乌克兰—斯洛伐克—捷克—法国—英国。在乌克兰要爬十几天的山,上去、下来,翻了4座大山,根本没有人烟。他们去年夏天从北京出境时,拿的是俄罗斯的签证,从北京到俄罗斯坐的火车,以后,油罐车、帆布蓬的卡车什么车都坐过。一路上为了躲避警察,经常走夜路。那个苦真是没法受。他说,到俄罗斯,一听说走乌克兰,他就不干了,跟蛇头说,我交2万块钱,让我回家吧。但蛇头不许,再不听就要挨打。他说,蛇头都是骗人的,只要一上了路,就由不得你了。 老林是2000年出来的,走的也是这条路线,因为出发时天已经冷了,有很多路段不能走,要等,所以他在路上走了一年。但一到英国就被警察抓了起来。最后,还是阿春把他保了出来。 个子高高的小林看上去很时尚,留着染了一半黄色的长发。他是2002年来的,说自己比他们幸运些,路上走了两个月。他先飞到南斯拉夫,然后到意大利。路上换了几次车,穿越意大利边境坐的是油罐车。谁料在半路被浙江蛇头截走了,与福建蛇头断了联系,耽误了十几天。放出来以后,他们很害怕,躲在树林里,下雨了也不敢出去找地方躲雨,就这么浇着。没想到一出树林,一大排意大利警察早等在路边了。结果又在拘留所关了8天。他想在意大利打工,但是一个月只能赚到两三千元人民币。最后几经辗转,小林从法国坐船到了英国。 阿春说,他见过很多刚偷渡来的福建人,很惨,每一次看到他们,心里都特别难受。一个老乡见到他时,说二十几天没饭吃,饿急了,草根、树皮都吃过。阿春立即买来两个一斤多的面包,还有肉和可乐,他一口气都吃了。有一个女孩,出门时还是姑娘,路上走了3年,到英国时,孩子都生了一个,却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有的人脚冻伤直到烂掉,都没办法得到医治,最后只能把两条腿都锯掉。“那年多佛港死的58人被新闻报道出来了,大家知道了。可死在路上的还不知有多少人啊!”小林说,“走着走着人没了,是常有的事。” 那为什么他们还要出来冒这个险、受这份罪啊?老何说,我弟弟、叔叔、小舅子等十几个亲戚都在英国,看着人家盖新房,羡慕呀!他们不让我出来,说太苦了,但是我不相信,等出来才后悔了。可已经欠下几十万的债,不还怎么回去?小林看着去年刚过来的妻子说,连老婆都不相信你,非要来,好在我已经打了两年工,把钱寄回去,让她直接坐飞机过来的。一直闷头不说话的老林告诉记者,他想让孩子过来留学,半工半读,如果办不成,他也打算回去了。在英国挣钱太辛苦了。 阿春红着眼睛对记者说:“之所以把这些都讲出来,就是想让福建人明白,英国并不是遍地黄金,那些寄给家乡建房子的钱,都是用血汗挣来的。”在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阿春一脸期待,”他说,“能不能有一个合适的办法,让他们合法来,不要再走偷渡的路。” 相比偷渡客,首批来英国的福建人是幸运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受过蛇头的盘剥,靠一双手打天下。如今他们都已获英国国籍或绿卡,全家在英国。陈成桂就是这样一位。他1990年作为劳工来到英国,把国内的生意都交给妻子打理。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来英国受苦?”他说,“可能是福建人的天性,敢闯,不满足”。如今,他已拥有3家外卖店,妻子和3个孩子都已经来到伦敦。作为同乡会现任会长,做事沉稳、不善言辞的陈成桂为福建老乡们默默地做着事。莫克姆惨案发生时,他每天在唐人街组织募捐,共筹到23万人民币,为每一位遇难者家里汇去1万元。 后记 采访结束后,记者对福建人在英国的情况基本有了一幅清晰的图像。 如今,在英国的福建人大约有8万人,是英国30-40万华人中仅次于香港、广东人的最大群体,最集中的地点在伦敦、曼彻斯特和伯明翰。 福建人在英国的历史不长,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一、1990年前后,第一批福建拓荒者来到英国,他们多是以留学或工作身份合法入境;二、1993年,第一批福建偷渡者进入英国;三、1995-2000年,是偷渡进入英国的高潮,目前在英国的福建人大部分是这期间登陆的。由于突然到来的人多,就业机会短缺,出现了较混乱的情况。四、2000年多佛惨案以后,偷渡潮逐渐降温。与此同时,英国边境管理有所加强,难民申请也更难了。五、新的流动方向。一部分拿到合法身份的,开始办家属来英团聚;一部分觉得拿身份无望的,积攒一笔钱后就回国了。 从农村通过蛇头偷渡出来——做中餐馆底层杂工2-3年——大厨3-5年——外卖店,然后再图新的发展,这是90%英国福建人发展的模式。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外语,基本生活在福建人的圈子里,但普遍非常肯干、能吃苦。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多数福建人已经度过了做餐馆杂工的阶段。相当一部分进入收入稳定的大厨阶段,唐人街的行情显示,福建人已经不是最低工资一族。据同乡会估计,8万福建人中,做到外卖店以上的人已近30%。目前福建人已经掌握了英国2/3的中餐外卖店,并且还在发展。华人的室内装修行业也以福建人为主,但福建人只是打工,最多做到分包项目的小工头,真正工头是香港或马来西亚华人。 摘自《环球人物》 ( 2006-10-01 第十五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