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时局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福建的林權制度改革是習近平同志親自抓起、親自推動的”(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30
摘要:我聽說,2012年3月,已在中央工作的習近平同志看望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福建代表團代表時,還對武平林改給予充分肯定。他說:“我在福建工作時就著手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多年來,在全省干部群眾不懈努力

我聽說,2012年3月,已在中央工作的習近平同志看望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福建代表團代表時,還對武平林改給予充分肯定。他說:“我在福建工作時就著手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多年來,在全省干部群眾不懈努力下,這項改革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可以看出,他對此是十分滿意的。

採訪組:您認為福建的林權制度改革為什麼會取得成功?

黃建興:改革成敗要用時間來檢驗。從武平試點至今已十幾個年頭,可以說改革是成功的。林改成功的經驗主要有三條。

第一條經驗是正確的改革道路選擇。在林改前期,我們召集各方面專家召開多場研討會,會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辯論激烈,概括起來主要是兩種對立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改革要徹底就要走林地私有化的道路,不要遮遮掩掩﹔另外一種觀點認為,走老路,“大一統”,現在生態優先,加上勞力外出務工大量增加,還是繼續由村組織統一經營。武平的試點經驗,給我們提供了既不走私有化邪路也不走“大一統”老路的新辦法,在堅持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前提下,巧妙地將林地承包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從林地集體所有權中獨立出來,視同用益物權,在承包期內,享有對林地的佔用、使用、處分、收益的物權地位,採取家庭承包的方式真正落實到農戶,確立了集體所有與家庭承包新型物權關系。這是武平林改的正確道路,也是習近平同志肯定、支持和引導的林改之路。

第二條經驗是一攬子制度設計。武平調研回來后,習近平同志叮囑我要總結好武平林改的基本經驗,並對全省林權制度改革出台一個指導性文件。這個文件很重要,它就是一張設計圖,就如同好的建筑物離不開好的設計圖,林改要成功,制度設計是關鍵。根據他的指示,在武平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對全省開展林權改革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調研,提出了對策。在法律層面,我們提出來要按照現行的《森林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為依據,依法改革。在工作步驟上,要求先行試點,然后推開。在工作方法上,由省、地(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林改,省抓縣、縣抓鄉、鄉抓村,實行包片、包村、包戶、包山場地塊的“四包”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制定獎懲措施。為保証改革效果,政府還成立改革督察小組,對林改開展監督檢查工作,貫穿於改革全過程。在處理林情差異上,根據林農對山林的依賴程度,實行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因村而異,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在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上,堅持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照法律,協商解決。整個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都有預案,暴露出來的矛盾都及時得到解決,所以這次改革推進很順利,不管武平縣,還是福建省,開展都很順利,風險也都得到有效管控。習近平同志於2002年10月調離福建,但是在他任上已繪就了林改設計圖。我兩次去浙江看他,他還十分關心地問,福建省的林改文件出來了沒有?文件一定要出好,林改才能獲得最后成功。他還指出,確權到戶后,要注意發現新矛盾、研究新問題,比如:“錢從哪裡來?”——一定要考慮如何打通農民和銀行之間融資渠道﹔“樹要怎麼砍?”——一定要改革採伐制度﹔“單家獨戶怎麼辦?”——一定要走聯合道路。根據他的思路,我們深入調研,創新思維,在省委省政府關心和支持下,形成了全國第一個省級林改文件,於2003年9月正式出台。后來,2008年黨中央、國務院10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全面吸收了福建林改的經驗。

第三條經驗是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習近平同志經常告訴我們,歷次改革大多數是群眾創造的,我們坐在辦公室裡拍腦袋搞改革是搞不成的,安徽省小崗村改革是這樣,這次林改也是來自武平縣農民的首創。這麼浩大的改革,我們一定要走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由群眾當家作主。后來,我們在武平的林改,乃至福建的林改,都堅持了這個原則。我們規定村裡的改革方案必須由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通過,林改的程序、方案、內容和結果都必須向全體村民公開。分田容易分山難,山有好山、壞山,陰坡、陽坡,林有商品林、公益林,幼林、中齡林、成熟林,神仙都沒辦法分好,隻有依靠群眾自己來討論,就讓他們爭吵個三天三夜,最終理由吵明了,人也吵累了,大家都互讓一步,意見統一了,問題自然解決了。現在回想起來,真還有些后怕,當時我們估計這次改革是一場利益的博弈,有可能引起農村社會的不穩定,然而我們採取“群眾的事情群眾辦,群眾的事情自己說了算,不包辦代替”的辦法,形成了和諧改革大環境,全省都很平穩,這就是林改成功的一大法寶。

林改中堅持走群眾路線,不等於各級黨組織甩手不管。我們強調五級書記抓林改,不但不能放棄黨的領導,而且要加強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和群眾路線有機結合起來,利用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巨大組織力,保証了這次林改的成功。

採訪組:怎樣評價林權制度改革的歷史意義呢?

黃建興:林權制度改革不但得到老百姓擁護,也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經濟學家厲以寧同志曾這樣評價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給人們最大的啟示是,億萬農民自行創業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也就是說,人力資本從此有了極大的活力,它不僅能更好地利用物質資本,創造財富,而且能把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更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使社會經濟面貌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正如改革開放初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一樣,還是那些人,還是那些土地,體制一改變,奇跡就產生了。當初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成功主要依靠農民創業積極性的調動,今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成功同樣如此。

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也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典型的綠色改革與綠色發展,是在中國大地發生的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革命。集體林改基於林業的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大系統,提出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三個目標,初步達到了“資源增長、農民增收、生態良好、林區和諧”的目的。國家林業局每年發布的林業改革報告中的數據表明,集體林改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個效益的統一,為深化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礎。規模如此之大、涉及人口如此之廣的改革從試點到全面推開,經過幾年時間已基本完成主體任務,這在中國改革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空前的。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