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时局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第七批福建援疆故事:爱洒昌吉,情留天山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24
摘要:美丽的江布拉克雪景。作为奇台县知名景点,江布拉克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福建援助建设的疏勒古城项目,为当地增添人文景点,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呼图壁县二十里

原标题:爱洒昌吉,情留天山

第七批福建援疆故事:爱洒昌吉,情留天山

美丽的江布拉克雪景。作为奇台县知名景点,江布拉克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福建援助建设的疏勒古城项目,为当地增添人文景点,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第七批福建援疆故事:爱洒昌吉,情留天山

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援疆干部正为村民写春联。(资料图片)

第七批福建援疆故事:爱洒昌吉,情留天山

“用阅读点亮未来”爱心行动,让昌吉木垒县的孩子们拥有了大量书籍。(资料图片)

第七批福建援疆故事:爱洒昌吉,情留天山

闽玛生态村的2000多名牧民搬进了宽敞亮堂、设备齐全的牧民定居房。

第七批福建援疆故事:爱洒昌吉,情留天山

援疆专家徐国兵为昌吉州人民医院医师伊尔夏提讲解腔镜缝合技术。

11月23日,初冬的昌吉漫天飞雪。这是本报记者返闽的一天,也是福建援疆干部在新疆的第999天。

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许多援疆干部心中涌起牵挂和不舍。他们在朋友圈写下“1000个日夜,大雁终将南归……”。

从东南福地到绮丽天山,援疆干部们远离亲友,万里相援,在三年的时光里洒下了汗水与泪水,贡献了智慧与担当。因着他们的情怀、热血与智慧,昌吉的变化令人悦目,昌吉的产业后劲十足,昌吉人民的心倍感温暖。

他们的故事很精彩,他们的成绩很亮眼,我们有幸成为他们援疆经历的见证者。这段岁月,这种奉献,我们愿倾情记录。

(一)

二十里店有了福建味

昌吉市以西30公里,有一个名叫二十里店的村庄。曾经,它名不见经传,1000多名维吾尔族村民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这里。

改变发生在2018年。那一年,福建第七批援疆工作队来了,来自龙岩和宁德的援疆队员,送来了资金、人才和爱心,并提出要打造“十个一”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幸福来得很突然,二十里店,从一个偏处一隅的小村落,变成福建援疆工程的示范。

在过去的两年,以援疆为契机,二十里店村从脏乱差之地,逆袭成为民族团结和谐村、特色休闲旅游村、绿色生态文明村、民俗歌舞文化村,呈现出一片团结和谐、活力迸发的全新图景。

越走进村里,福建味越浓。二十里店村也因此有了另外一个名字——闽疆生态村。村里的最高楼,就叫“福建楼”,这栋由福建援助建设的建筑是村民活动中心,也是文化演艺中心。在这里,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弹拨乐器,好不热闹。

“以前大家唱歌跳舞的地方都在户外,很不方便,很多人也觉得不好意思。”村民热孜古丽说,在“福建楼”建成后,福建援疆前指热心部署和协调,在村里成立了“文艺轻骑队”,吸纳了一批有文艺特长的村民。他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排演节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如今,队伍已经从一年前的七八人发展到30多人。除了《我的祖国》《十送红军》等红歌,“福建楼”里还时不时传出《爱拼才会赢》等闽南语歌声。

村支部书记艾尔肯·尼亚孜告诉记者,“福建楼”已经成为村民学习和进行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楼里还设有福建援疆农民书屋、文化活动室、农特产展馆、农民夜校等。

除此之外,福建路、宁德路、龙岩路……村里一条长约4公里的闽疆文化长廊上,西域文化、红土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等主题展板展现“闽疆两地一家亲”文化内涵。

驻村干部、第一书记郑延东表示,福建援疆不仅把内地文化、现代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二十里店村,44名福建援疆干部还与村民们结亲认亲,这让闽疆两地有了特殊的情感连接。例如,赛买提·菊马克的大女儿告诉记者,结对的福建叔叔吴舒腾不仅帮助生病的爸爸站起来,也让他们家接触到新知识新理念,明白了“爱拼才会赢”的道理。

开设“卫星工厂”、打造馕品牌、发展庭院经济、培育农产品电商……来自福建的力量,让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每谈到这些,村民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村里的“卫星工厂”,大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产业援疆惠民生、就业帮扶暖民心”,横批:“闽疆一家亲”。在村口的巨幅笑脸墙上,由千余张村民的笑脸组成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9个大字熠熠生辉。这,就是两地人民心连心的真实写照。

(二)

“面粉书记”念起电商经

援疆之前,吴思斌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面粉的代言人。

与面粉的缘分,他在昌吉奇台县吃第一顿饭时就结下了。那一餐,吴思斌嚼着地道的油肉拌面,唇齿留香。“这么好的面,要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吃到。”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奇台县虽是全国优质小麦之乡,坐拥新疆唯一、全国第一个面粉类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然而,这样好的产品曾经不仅只能卖‘白菜价’,还没能走出‘乌昌都市圈’。”奇台县华麦新粮董事长张凯说。

来自福州的援疆干部们调研发现,奇台特色农副产品没有形成标准化产品,远离内地消费市场。传统商务效率低、成本高、运距长,导致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农业增产不增效,守着金碗讨饭吃。

电商,成为突破口。奇台县委副书记、福州市援疆分指挥部指挥长余养挺告诉记者,经过研讨,援疆分指决定把帮助奇台县发展电商作为产业援疆的一项创新举措,列入三年规划。这项任务,落在奇台县委常委、副县长,福州援疆分指挥部副指挥长吴思斌肩上。

找场地、拉人才、建平台、寻资金,历经曲折,2017年10月1日,“奇台县面粉天猫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

一个月后,吴思斌身穿民族服饰,在杭州“天下粮仓·天猫双11新米节”上现身镜头前,为“西部第一面”奇台面粉花式代言,当天点赞数突破120万。奇台面粉,红了。

趁热打铁,援疆干部们开始一招一招使出“电商法宝”,让产自奇台的面粉产品纷纷成为“网红”。他们还花了大力气打磨“奇台礼物”政府公共品牌,对奇台县域3大类55项拳头产品的产品标准、标识等进行规范,完成“奇台礼物”公共服务品牌及旅游衍生品开发设计,提升奇台企业整体品牌形象。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