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龚正谈“农村厕所”:坚定践行初心使命,办实办好“小角落”里的“大民生”(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6
摘要:这里强调,改厕方式,不是固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什么方式好用、什么方式管用、群众愿用什么方式,就采用什么方式,不搞“一刀切”。前面讲的“4+N”方式,是基本思路、主体方式,是

这里强调,改厕方式,不是固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什么方式好用、什么方式管用、群众愿用什么方式,就采用什么方式,不搞“一刀切”。前面讲的“4+N”方式,是基本思路、主体方式,是方向性、指导性的,其落地过程中,还要具体化、特色化,嫁接一系列“土办法”,真正接地气,好用管用是“王道”。

强化日常管护

健全完善“五有”长效机制

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整体来看,建管脱节、后续管护不到位,是目前最突出的短板,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改厕成效就会大打折扣。要搞好建管衔接,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护,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监督的“五有”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要有制度。我们看到的无棣“四化”经验,之所以运行效果好,关键是建、管、护、运、用等环节,都有完善的制度规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去淄博的朱台镇调研,他们的管护机制也很完善,看了一个农厕服务站,由夫妇两人承包,可以提供抽粪、维修等服务,收集的粪液粪渣,经过处理作为农家肥,销往各地有偿使用。镇上配发专用抽厕车、统一制作农厕服务联系卡,农户打个电话就去服务,费用不现场结算,村民满意、填写满意卡,到镇里统一结算。当时,我讲,“服务好的,可以奖励”。刚才,朱台镇发言中介绍,按照群众满意度对服务站排名,群众满意度95%以上、排名前两名的,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这些做法都很好。“4+N”方式,每个方面都要有后续管护制度,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则。比如,纳入生活污水处理体系的,要完善农村污水管网、泵站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制定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规范。比如,采用三格、双瓮或粪尿分集式等方式的,要完善维修服务、清运服务、利用处理等管理制度。

要有标准。在前期改厕中,我们坚持标准引领,颁布实施了厕具产品、施工验收、使用维护等地方标准,规范了改厕流程。在规范升级中,也要统一设计标准,对“4+N”方式,分别制定标准体系。比如,农村改厕服务站,要有运行管理指南,怎么维修、怎么抽运、怎么利用,都要有明确的要求。要统一施工标准,加强培训指导,确保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技术、进行专业操作,力求“既卫生、又舒适”。要统一验收标准,厕屋卫生、抗冻性能、污水管网配套接入等,都要列明验收标准,并严格执行,确保“升级一个、验收一个、好用一个”。

要有队伍。就是要建立专业化、稳定的服务队伍,确保“厕所坏了有人修、厕所满了有人抽”。这方面,各地探索出不少好经验。比如,无棣县汇报,组建17支清运维修队伍,运维人员有76人。比如,威海将两个镇的改厕长效管护,融入城乡环卫一体化,依靠现有的保洁队伍,提供日常服务。建立什么样的管护队伍?各地基础不同,改厕模式也有差异,要从实际出发,能市场化的市场化,能并入环卫的并入环卫,也可以鼓励规模化种植企业、农业合作社、沼气服务组织等,按照农户实际需求,设立改厕服务站。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要注意专业化,加强专家指导,培养专业队伍,提高专业水准,提供专业化服务。

要有资金。这方面,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多管齐下:省级补一块,地方拿一块,社会投一块,农户出一块。省里已将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纳入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工作效果好的地方给予奖补,市县也要相应安排资金。刚才发言中,不少地方讲到运用市场手段的鲜活案例。比如,齐河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优质第三方企业,成立运营维护公司,主管部门督评公司履职,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这种做法值得鼓励。要积极探索用好市场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推进厕具维修、粪污收运和处理的市场化运作,提高管护质量和水平。

要有监督。农村改厕规范升级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必须不断完善监督机制,让改厕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关键有两条:一个是,扩大“同盟军”,创造条件让群众参与、监督,改厕本身就是老百姓的事,要变“要我改”为“我要改”,这对提高工作实效至关重要。要畅通监督渠道,支持群众、媒体、社会各界全方位监督,公开曝光数据不实、质量不高、推进不力、弄虚作假等问题。再一个,强化科技支撑,借助大数据,实现管护的信息化、智能化。我们上午看的智能化管护系统,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大数据手段,车辆管理、人员调度、预警提醒全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了实时监控、闭环监管。要坚持“线下”和“线上”结合,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改厕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监督实效。

“五有”机制是一个总体要求,具体工作中,情况千差万别,新问题也会不断出现,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结果评价相统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常态长效。

统筹推进协力落实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村改厕规范升级,是惠民利民的实事,来不得半点“虚头”,必须实打实。现在,第一批主题教育刚刚结束,第二批正在扎实开展,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数字造假,坚决反对“造盆景”,坚决反对“面子工程”,真正扑下身子、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抓贯彻、抓执行、抓推进、抓见效。

高效协同推进。健全完善省、市、县、乡、村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省里已经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我总牵头,具体由于国安、刘强同志负责。省直有关部门,包括住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根据任务分工,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各市县也要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体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靠上抓,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督办。这里强调,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扛起改厕工作的主体责任,可以县域为单位整体推进,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改厕任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挨家挨户做细群众工作,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有的地方把农厕管护工作纳入“党员联系户”体系,每名党员联系5—7户,要通过这样的细致工作,让村民改得顺心、用得舒心。当前较为紧迫的是,冬季越来越近,各项工作要抓紧开展起来,比如,摸清底数、排查问题,比如,贮水桶保温、粪液清运等具体事,能做的,尽快做到位。有关方面要跟进常态化的督导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让群众感受到改厕工作的温度。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