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積極推進“業業創新”。深入實施數字經濟領跑行動,加快發展平台經濟、共享經濟、衛星應用等新產業新業態,數字福建(長樂)產業園、廈門軟件園、泉州芯谷等產業園區集聚效應不斷增強,一批省內互聯網龍頭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型顯示、高端智能、物聯網等千億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實施人工智能百項應用場景、百項示范項目的“雙百工程”,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更加緊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等廣泛應用,食品安全“一品一碼”、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雪亮工程等信息化應用走在全國前列。我們積極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努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高地和數字中國建設的示范區。謝謝! 贖買林農的商品林,然后轉化為生態林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 福建是我國農村重點林區和重要生態屏障,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態區位變化,一些商品林被劃入了重點生態區內禁止砍伐,林農面臨守著滿山的林木卻不能砍伐的尷尬,請問福建將如何破解這二者矛盾,真正實現綠色惠民?謝謝。於偉國: 這個問題很有深度。在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程中,這是我們遇到的一個難題。大家知道,集體林的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這三權分開之后出現一個情況,林農分到的是商品林,從大方面講,是可以按照砍伐的有關周期規定砍伐的。隨著這些年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的發展,許多地方的一些重要地段、重要區域要轉化為生態林,但這個林是集體林權,有的已經農戶承包了。如果簡單地把商品林轉化為生態林、公益林,可以說是剝奪了林農的合法權益和收益,是不能這樣做的。怎麼破解這個難題?福建這些年在實踐中探索了一條目前看可行的路子,就是兩個字“贖買”。用贖買的辦法,贖買林農的商品林,然后轉化為生態林,以政府贖買為主,同時籌集社會資金來贖買。有三種具體的模式和做法: 一是“贖買+生態補助”的模式。就是按照生態公益林的補償辦法,每年給原來商品林的這些林農們一定的補償金,年年給。這樣政府有能力承擔,因為不是一次性贖買,一次性贖買老實講目前沒有財力。這樣既彌補了林農的經濟損失,也加快了商品林轉化為生態林的進度。 二是“贖買+合作經營”的模式。把贖買的資金轉化為林業合作社的發展資本,不直接給到一家一戶,或者給了一家一戶之后,他們再組織林業合作社,作為這個合作社的資本金,把森林保護下來,通過這筆資本金,開拓新的生財門路、生產門路。 三是“贖買+改造提升”的模式。按商品林轉化為生態林進行贖買的同時,政府再補貼林農一部分資金,用於改造提升林分結構、林下結構。福建原來有很多生態效益比較低的單樹種的針葉林,需要按一定年份進行採伐、改造。林農要負責按照新林分、林下結構要求和改造要求補種新樹種。這個新樹種的生態效益會更高,比原來的單樹種針葉林生態效益更好。這樣政府補貼、林農改造,生態效益更好,這片森林的長期綜合效益也更好,價值更高。 具體就是通過以上三種模式實現贖買,這樣既不斷擴大了生態林,同時也沒有侵害、降低林農應有的權益,包括經濟收益。胡凱紅: 提問環節就到這裡。最后,請於偉國書記再講幾句。 歡迎大家到福建,福建是有福之地,到福建一定福氣多多 於偉國: 我們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群眾,感謝今天到場的各位媒體記者,也包括你們所在的媒體單位。你們來就是關注我們、支持我們。今天,確實意猶未盡,今后大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繼續採訪我們,也歡迎你們到八閩大地走一走、看一看。我們正在推出“全福游、有全福”,你們去了不僅僅是一般的游客,還是記者,希望你們幫助我們發現發展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也更多地了解在福建生活的、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八閩鄉親們,他們對美好生活還有哪些新的向往,我們在解決群眾這種新的向往中哪些做得是對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哪些工作中還存在問題,希望大家給我們提出意見、提出批評,我們會認真吸納。 我剛才在現場努力地看大家,就是想記住大家的面孔。下次你們到福建去,爭取不要遞名片了,當然全體的我可能做不到,但是其中一部分是能夠做到,見面就認識,我們在國新辦新聞發布廳見過面,我們是老朋友了。歡迎大家到福建,福建是有福之地,到福建一定福氣多多。謝謝大家。胡凱紅: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於偉國書記、唐登杰省長和張志南常務副省長。謝謝各位。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