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健康中国策】张毓辉:经济下行 须保障稳定的卫生健康投入(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01
摘要:具体到政策实施层面,需要明确该项政策的框架和适用范围,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前提下,也可以适当扩展至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同时,要加快开展特殊群体分类和特定疾病谱研究,完善制度规范和标准,为分

  具体到政策实施层面,需要明确该项政策的框架和适用范围,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前提下,也可以适当扩展至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同时,要加快开展特殊群体分类和特定疾病谱研究,完善制度规范和标准,为分级分类免除医保支付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提供基础支撑。最后,应明确资金保障制度,要做好统筹预算和科学测算,要精准找到适用对象,识别特殊群体,摸清实际的缺口有多大,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当地的经济水平,科学确定所需资金额度以及资金筹集渠道。可以通过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基金,以政府为主,多方筹集资金用于突发疫情时的医疗救助。

  《小康》:

  2018年,人均投入最高的的北京(11609元)与最低的安徽(3160元)之间相差3.7倍,地区间配置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提高不同地区之间卫生投入的公平性?可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机制解决这一问题?

  张毓辉:

  此处人均投入数据是人均卫生总费用数据,消除了人口因素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是用来分析评价费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卫生费用包括政府、社会和个人3个方面的投入,其中,政府卫生投入是卫生筹资领域中公共筹资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再分配手段,不仅对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消除贫困,缩小地区间、城乡间的差别,提高社会公平程度的有效方式。因此,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有利于提高不同地区之间卫生投入的公平性。同时,也要同步完善社会卫生投入政策,比如,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消除社会办医地区间的政策障碍、积极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在地区间均衡发展等,对逐步扭转地区间投入配置不平衡、提高地区间卫生投入的公平性也有积极作用。

  财政卫生转移支付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地区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其中,中央对地方卫生转移支付对缩小地区间配置不平衡起到重要作用,以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例,支出责任实行中央分档分担,对内蒙古、广西、重庆等西部地区12个省,中央分担80%;对河北、山西、吉林等中部地区10个省,中央分担60%;对9个东部地区中,对辽宁、福建、山东3个省,中央分担50%;对天津、江苏、浙江、广东4个省,中央分担30%;对北京、上海2个直辖市,中央分担10%。上述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支持政策,有力促进地区间配置向平衡化发展。

  《小康》:

  2012年中国预防服务费用为1 669.34亿元,占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比重仅为6.74%,主要用于健康状况监测及流行病学监测、危险因素和疾病控制等。最新的卫生统计数据显示,卫生费用流向预防服务的比重是否有所增加?是否处于合理区间?

  张毓辉: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经常性卫生费用核算结果显示,2017年预防服务费用占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比重为7.1%,比2012年的5.8%(2017年对核算方法进行了修订,并同步修正了2012-2015年的核算结果)增加了1.3个百分点,表明在卫生投入中,流向预防服务的比重是呈增加趋势的。

  对于是否处于合理区间,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合理区间的相关标准。从国际对比看,我国预防服务费用占比为7.1%(2017年),而OECD国家平均水平为2.8%。从数据上看,我国预防服务费用占比已经超过OECD国家平均水平,但从具体口径范围来看,我国预防服务费用中单位组织和个人健康体检、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具有部分收费性质的服务费用占比相对较高,这与国际上主要以公共筹资为主的预防服务结构差异较大。同时,我国预防服务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为28%,远高于OECD国家3.7%的平均水平。

  但如果具体到政府对预防服务的投入水平,2017年我国财政预防服务投入占GDP比重为0.19%,低于OECD国家平均值(0.26%);我国预防服务费用中政府筹资占比仅为51%,低于OECD国家62%的平均值;并且目前公共卫生费用中尚有15%的费用需要机构通过开展医疗等其他收费服务来筹集,然后用于开展相关公共卫生服务。从这个角度看,对预防服务的投入仍然存在不足。

  《小康》:

  长期以来,公共卫生资金主要来自于公共财政。未来,拓宽更多的公共卫生筹资渠道,是否可行?(如:公共财政、基本医保、商业保险、慈善捐助……)

  张毓辉:

  公共卫生投入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费用核算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公共卫生服务费用占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比重为7.1%,其中51%依靠各级政府投入。此外,有28%来自个人卫生支出,主要是健康体检、自费疫苗、妇幼保健等服务的个人付费;有15%需要机构自筹资金开展相关服务活动,通常是机构为完成所承担任务将其他收费性医疗卫生服务的收支结余用于弥补免费或低收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即常说的“以医养防”。可见,从目前公共卫生投入的筹资看,以政府投入为主,个人付费和机构自筹为补充。

  但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现状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尤其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凸显出公共卫生体系中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重大疫情防治能力、疫情监测能力等方面的技术储备不足、人员队伍建设薄弱、经费缺乏、设施条件滞后等问题。因此,下一步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补短板、强弱项的角度来说,需要更加充足、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来说,首先,应继续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探索在医疗保险筹资中对预防服务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将目前个人卫生支出占比较高的服务项目,如健康体检、计划外免疫、部分妇幼保健等体检和筛查服务或项目纳入医疗保险的补偿范围,将医保基金支付“关口前移”,加大对机构提供预防服务和个人开展自我保健的激励力度。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