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复产”和“转产”,日产能产量迅速达到高峰。依托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医疗企业克服工人返岗不足等困难,以最快速度恢复医疗用品生产,最大限度扩大产能。有条件的企业迅速调整转产,生产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物资,有效扩大了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供应。在较短时间内,包括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K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能产量超过1.1亿只;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超过150万件;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日产能达40万台;试剂盒日供应量在3月初达到近35万人份。同时,畅通供应链条和物流渠道,建立联保联供协作机制,源源不断地把各地支援物资运到湖北。在一个月时间内,医用防护服日调度供应量从2.1万件增加到27万件,KN95口罩日调度供应量从7.2万只增加到56.2万只。 ——增强技术手段支持,在服务公众同时减少医院交叉感染。普遍开展远程问诊、专家直播、医疗培训等服务,充分运用远程可视医疗系统和基于5G网络的AI辅助手术设备,既部分解决了疫情期间公众其他疾病的就医需求问题,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医院交叉感染。国家卫健委下发系列技术文件及相关要求,规范防护用品使用方式和防护流程,落实医院区域设置、呼吸道疾病“三区两通道”等原则,大幅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率,实现4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零感染”。 3.统筹协调生活物资保障 ——中央政府联动协调,确保重要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国务院多个部委统筹,保障全国特别是湖北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存储及价格稳定。依托省际联保联供协作机制保障货源,开辟“绿色通道”;投放中央冻猪肉储备和扩容“特价蔬菜包”;紧盯“南菜北运”生产大省,增加“菜篮子”产品生产;启动“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组织紧急物资运输队伍,使得湖北省、武汉市长时间居家隔离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物资配送纳入社区服务,保障生活用品安全及时送到居民家中。武汉市社区采用网格化管理,打通生活物资配送从商超到小区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送货入户,保障日常生活补给,通过无接触配送方式,将经过检疫、符合防疫标准的蔬菜直送社区,解除了隔离中居民的生活保障和防疫安全之忧。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普及“无接触消费”。先进的互联网+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平台保障了疫情期间全国物资订购配送支付的全部环节,民众通过手机完成线上购买、线下收货,物流快递通过物业托管、固定点交接、自提柜寄件等方式配送,避免了去超市、商场、农贸市场人群聚集带来感染风险,货源、资金、运输、交付等整个产业链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下如同齿轮般运作,实现商品销售无现金支付、物流配送零接触交付。 六、指挥体系和战略方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展开“阻击战”“总体战”,以集中统一高效的“准战时”领导指挥体系和因时因势制定的战略策略,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强领导、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1.最高领导决策机制和根本战略方针 ——最高领导人统帅,加强对抗击疫情的集中统一领导。抗击疫情作为“头等大事”摆上党、国家和军队最高领导人最重要工作议程。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连续主持10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外事工作委员会等会议,从不同角度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成立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任组长的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向疫情严重地区派出中央指导组,以“战疫体制”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习近平听取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指导组汇报,主持召开视频会议直接面向全国十几万干部进行动员部署,在北京就医疗救治、防疫科研攻关等进行考察,亲临武汉一线视察指导,时刻跟踪疫情动态和防控进展,就抗击疫情及时果断作出重大决策,每天都作出重要指示,进行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