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靖康)“一中南路打通后,不仅方便了一中学生读书出行,也方便了周边群众去公园休闲娱乐。我们必须为市里的畅通‘微循环’项目点赞。”12月10日,记者在一中南路畅通“微循环”现场采访时,市民吴三祥主动当起了“代言人”。
一中南路畅通“微循环”项目,正是我市于2017年启动以来的市中心城区畅通“微循环”项目之一。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中心城区的111条“断头路”将全部“清零”,广大市民群众出行将更加便捷。这也是我市坚持为民情怀,积极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实施“大干项目年”活动,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着眼补齐短板,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三年攻坚行动,让一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惠民工程得以全力推进,一批改革发展成果得以共享。如,浩吉铁路已于今年9月28日正式通车,井冈山机场改扩建工程投入运营,昌吉赣客运专线即将开通,16个直升机起降点建成并完成试飞检测,赣江新干、井冈山航电枢纽工程进展加快。针对群众出行难,实施了畅通“微循环”项目建设工程,三年打通100条的目标已超额完成;针对入园难,争取了国家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试点,规划建设了100个公办幼儿园,实现了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针对住房难,持续保持棚户区改造力度,今年新实施3.78万套;围绕提高群众生活便利度,推动城南天虹购物中心、金鑫未来港等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成开业,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市以是否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问题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在加快推进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养老、医疗、教育、文体等民生关键领域的调研力度,摸清了薄弱环节,找到了突破口,在更多领域与项目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了民生保障水平。如,教育方面,我市加大“全面改薄”工作力度,提升开工率、竣工率、设备采购率,确保今年所有的义务教育学校(含村小、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全面改薄”20条底线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将全市超大班额占比控制在3%以内。医疗方面,我市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作为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启动“电子健康卡”,减少群众就诊排队时间,改善就医体验,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花大力气进行专项整改,真刀真枪解决突出问题,一件件民生实事在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中得以显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这些成效中不断得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