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军人是中国历朝历代军人中最为特殊的群体。从军事上来说,他们与其他时代的军人一样拥有严格的选拔和考核标准,而且在军事科技的辅助下拥有强悍的战斗力。与此同时,他们还前所未有地深度参与了城市的综合管理,而且正是因为数十万的禁军及其家属才有了北宋东京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但是,自宋代开国以来“重文轻武”的国策,让宋代军人长期被文人士大夫阶层所压制,在国家大事上失去了核心话语权,无奈中选择了在市井繁华中自甘堕落,醉生梦死,最终断送了大宋的江山。 好的身材意味着好的体魄,这是基本逻辑,但具体到分配时还会有更多的要求。以弓箭手为例,宋仁宗年间,龙卫、神卫殿前指挥使要求弓射一石五斗,即88.8千克的臂力;御龙直、御龙骨朵子直、东西班带甲殿侍等要求一石四斗;东西班殿直,捧日、员僚直、天武、龙卫、神卫诸班直等一石三斗;员僚、龙御、骑御马直要求一石二斗。我们所熟知的岳飞“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能轻松拉开187.5千克的弓。 没有达到禁军标准的士兵被分配到厢军服杂役,比如“壮城军”负责修筑城池,“作院军”负责制造武器,“桥道军”负责修路造桥,“船坊军”负责修造船只,“装发军”负责后勤运输,“河清军”负责河道治理等。但也有从厢军中选拔禁军的例子,如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诸路募厢军及五尺七寸已上(1.77米以上)者,部送阙下,试补禁卫”。即便是禁军,如果表现不好的话也有可能被降为厢军,据《嘉泰会稽志》记载,“禁军有退惰者,降为厢军,谓之落厢”,另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宋神宗时规定,开封府和京东、京西路禁兵“马军教习不成,退充步军,又不成,退充厢军”。 千里漕运,十里连营:禁军塑造的都城 北宋初年,宋太祖借鉴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列营京畿,以备宿卫”,将天下的军队都聚集到国都东京。根据《宋史·兵志》中的记载,宋太祖开宝年间(968年-975年)禁军人数为19.3万人,宋太宗至道年间(995年-997年)为35.8万人,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年-1021年)为43.2万人,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达到顶峰82.6万人。由于军队冗员过多,在此之后有所裁减,维持在60万左右的规模。禁军除了拱卫京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戍守边郡。自宋太祖到宋神宗所采用的“更戍法”,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每三年定期轮换。与此同时,朝廷还将所有禁军家眷留在京师,严防在外禁军反叛,即便对于手握重兵的将领也不例外。王巩《随手杂录》中记载,大将潘美每次带兵外出,“留妻子,止携数妾以往,或有子,即遣其妾与子归宗,仍具奏乞陛下特照管”。 根据《文献通考》的记载,“既己募民而为兵,其妻子屋庐既已讬(通‘托’)于营伍之中,其姓名既已书于官府之籍”。只要是当了兵,家属也要跟着一起住进军营,因此禁军及其家属占了东京城人口的相当一部分。王曾瑜在《宋代兵制初探》推断,宋仁宗时期的禁军总数大约有十七八万人。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载“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即带家属的禁军耗费相当于三个单身士兵,再结合宋代官方按照小孩和大人1:2的配给比例,东京城禁军及军属总数大约有七十万人。《文献通考》中记载军人家属“行不得为商,居不得为农,而仰食于官”,也就是说如此数量庞大的人群并不能自给自足,而是完全依赖朝廷的供给。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大人日支一升,小儿半升”推断,七十万人口每年大约需要消耗四百万石的粮食。但是据《宋会要》记载,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直到宋徽宗崇宁年间仍未恢复,所以拥有发达的运河水系的汴梁成为宋朝统治者最终的选择。 东京城的运河水系由汴河、蔡河、五丈河和金水河组成,除金水河主要用于城市水源外,其余的三条运河都兼有漕运功能,其中五丈河通齐鲁,蔡河通陈、颍、许、蔡、光、寿等州,而最为重要的汴河则通江浙之地。《宋史·河渠志》中记载,“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重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除少数年份外,北宋的年漕运量都维持在六百万石,其中四百万石供给禁军及其家属,另外的两百万石则供给东京城里的厢军、工匠,以及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与直接由商人经营的粮食一起供应给东京城的普通百姓。除了粮食,其他重要的物资也都通过运河经济、便捷地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东京。 除了粮食,数十万人口的居住也是一大问题,但幸运的是后周世宗留给大宋的是一座崭新的城市。根据《五代会要·城郭》的记载,后周世宗时期“而都城因旧,制度未恢,诸卫军营或多窄狭,百司公署无处兴修……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其标识内,候官中擎画,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即任百姓营造”,对唐代汴州城进行了大规模规划新建,后来直到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东京城始终都没有增修扩建。根据《宋会要》中的记载,“宋朝置禁旅于京师,处则谨守卫,出则捍境,故择诸爽垲(排水良好的高地),列屯相望”,在城中地势较高的地方,军营连成一片。宋太宗统一全国后,南唐、吴越和北汉的降兵和从地方选拔上来的士兵纷纷调入东京城,禁军数量急剧增加,内、外城没有地方了,便将一些军营设在了城外。 治安消防,纠察防疫:禁军守卫的都城 为了管理上百万万人口,特别是其中禁军及其家属占据了绝大部分,宋初的统治者设立了城市综合管理机构——“厢”,并由禁军中的武官主管厢务。“厢”始于五代时期,各个政权的军队在城市中驻扎时以“厢”为单位,形成了不同的防区,后来宋承五代之制,以“厢”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并形成了“厢—坊”二级城市管理结构。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诏改京城内外坊名,旧城(即内城)内,左第一厢二十坊,第二厢十六坊,右第一厢八坊,第二厢二坊;新城(即外城)内,城东厢九坊,城西厢二十六坊,城南厢二十坊,城北厢二十坊”。后来,由于人口规模的快速增加,在新城之外又设立了京东三厢、京西三厢、京北二厢和京南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