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军事智能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逐渐兴起,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走到了必须回答“如何看待和推进军事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路口。结合强国强军实际,我们应该着眼“以能击不能”的战争指导,大力推进军事智能化发展,积极应对未来智能化战争。 1.“以能击不能”是军事智能化发展的根本指向 在战争指导上,我们从来都强调灵活、机动、主动,主张“致人而不致于人”“以能击不能”。随着智能化战争的时代大幕徐徐拉开,我们要防止纯技术化、唯技术论的军事智能化,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指导军事智能化发展,充分发挥智能化“化”出来的优势,瞄准敌人的软肋和死穴,让军事智能化强力支撑“以能击不能”,拿到制胜智能化战争的“密钥”。 “以能击不能”指明了军事智能化发展的政治方向。从宏阔的视野看,“以能击不能”中的“能”,不仅是军事能力,还是国家整体的战略能力。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竞相塑造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坚持以国家整体实力打造集陆海空天网电多维力量融为一体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的体系对抗,已不仅仅是军事体系的对抗和较量,更加鲜明地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要不要推进军事智能化,瞄着什么方向、选择什么路径推进军事智能化,都要从这种国家站位的“以能击不能”来考量。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当口。运筹“以能击不能”,必须在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谋划,服从服务于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以能击不能”的这种政治属性,规定了我们推进军事智能化发展的政治方向,即不仅要考虑大幅提升军事能力,更要考虑高效提升国家整体的战略能力,从而达成国家战略目标。 “以能击不能”指明了军事智能化发展的战略需求。在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使强军之“强”足够支撑强国之“强”,就需要直面当前我军“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很大”的现实,加快推进强军事业。而推进军事智能化,正是“错肩赶超”的历史机遇。当前,我国科技水平相对于西方国家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但在部分领域已经处于并跑甚至领跑的位置。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总体上我们并不存在落后的“代差”。同时,再强大的智能技术,往往也存在一些致命弱点。我们要紧密跟踪和学习对手的优势,同时也要研究其劣势,并有针对性地发展我“以能击不能”之优长。只要我们结合实际,贯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指导,开发智能化战争理论,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先进作战理论体系,以此引领技术革命和军事革命,形成实战能力,完全能够创造新的“以能击不能”之优势,从而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以能击不能”指明了军事智能化发展的指导原则。从理想化的视角看,智能化战争接近科幻战争,人工智能渗透到未来战争全要素全过程,无所不能。但实际上,当今时代综合国力再强大的国家,也难以达成这样的军事智能化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过犹不及的道理,防止超越国力可承受的限度来追求军事智能化上的“全能”。否则,就很容易被拖入军备竞赛的泥沼。“以能击不能”的战争指导原则,能够有效防范这样的隐患。坚持“以能击不能”,意味着我们要在“无限可能”中选择成本最小、效能最大的“可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国情军情实际出发选择最优化的军事智能化方案。智能化战争虽然有许多新的时空特性、新的制胜机理和新的作战样式,但作战力量瘫敌体系的作用点没有变,追求和创造作战优势的本质没有变,掌握战争主动权、“以能击不能”的战争指导法则没有变。智能化战争中,再强大的对手也有“命门”,一旦网被断、链被斩、源被扰,就完全可能在智能化战争中落败。推进军事智能化发展,要本着“以能击不能”的战争指导原则,科学确定针对哪些“不能”、重点发展哪些“能”,力争在战争中增创和发挥制胜优势。 2.军事智能化为“以能击不能”提供强大支撑 恩格斯指出:“人类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作战。”生产方式和战争形态的演进历程,就是把越来越多的“不能”转化为“能”的历程。随着黑火药、蒸汽机、计算机和网络等的发明运用,人类的“能”不断升级,战争形态也依次转变。今天,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进一步拓展了人类的“能”,也必将推动智能化战争强势登上历史舞台,为“以能击不能”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 军事智能化使更“快”制胜成为可能。古往今来,兵贵神速是兵家奉行的制胜要诀。在信息化战场上,战争进入初战即决战、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而随着军事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信息传输速度、决策速度和行动速度同步加快,使制胜周期进一步缩短。拿力量部署来说,人机协同使得人员、装备、物资可以更快地投放到位,从而使作战力量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部署。再拿指挥决策来说,运用智能化数据处理技术,可以突破人类思维的局限,在大数据中敏锐发现复杂事物间相关关系,帮助决策者快速、准确地判断和预测战场形势发展变化,既能大幅提高决策质量,又能大幅缩短决策时间。美国于2016年研发出“阿尔法”智能软件,其反应速度比人类快250倍,在模拟空战中,操控三代机击败了有预警机支持、由飞行员驾驶的四代机。当军事智能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承载于“网络支撑、云端服务、智能主导”的大体系上的智慧型武器装备,看得见、听得懂、能学习、会思考,集侦察、识别、定位、控制、攻击于一身,发现就能自主打击,从而赢得更大的时间优势。 军事智能化使更“广”制胜成为可能。随着“智能因子”渗透到武器装备体系、新型作战力量体系、综合保障体系等各个方面,战场空间空前扩展,战争要素空前丰富,制胜可能空前增大。智慧兵器没有痛感,在智能化加持下具备越来越强的“自主能力”,能够突破人体的诸多生理限制,使作战空间不断拓展。比如,采用智能传感与组网技术,可广泛快速部署各类智能感知节点,构建透明可见的数字化作战环境,实时判明掌握更大范围的战场情况,为作战力量实施远程精确打击提供有力支撑。又如,无人化武器装备可以适应极限自然环境和各类特殊环境,进入人体难以到达的深海、太空、极地和核生化、强辐射地域等传统的生命禁区,使战场向极高、极深、极危等物理空间延伸。除了物理领域的战场,军事智能化还能渗透到网络、精神等新型战场,在网络战、意念战等新型作战样式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发展智能化网电作战装备和网络智能安全技术,可强力提升密码破译、木马植入、病毒攻击等方面的能力,实现攻防一体、动态防御的网络安全对抗。通过发展控脑技术,可实现对敌方人员精神、神经和心灵的攻击。比如,使用无人平台搭载微型控脑武器,对敌关键指挥员进行意念控制,能彻底改变精确斩首作战样式,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