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军事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军事防御工程:雄关万里明长城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28
摘要:军事防御工程:雄关万里明长城_新浪长治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

  1、历史变迁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明代长城的修建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明前期(1368~1447)对长城的修缮明朝开国之初,国势强盛,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出兵15万分二路进击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设置甘州、庄浪诸卫。洪武二十年(1387),大将军冯胜、蓝玉经略东北,将边界推进到大兴安岭以西,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永乐八至二十二年(1410~1424)的15年间,先后5次发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鞑靼分别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明王朝的北部边防线推进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以北一带。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自长安岭(今宣化境内)迤西,至洗马林(今山西天镇),皆筑石垣,深壕堑”(《明会要》卷63边防),即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

  2、大兴筑

  明中叶(1448~1566)长期的大规模兴筑。“土木之变”以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做为当务之急。百余年间建成以下长城重镇。

  延绥镇

  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命延绥巡抚都御吏余子俊大筑边缄,“由黄甫川西至定边营干二百余里,墩堡相望,横截套口;内复堑山堙谷,曰夹道,东抵偏头,西终宁固。”(《明史》卷九十一兵志·边防)黄甫川源于今内蒙古河套准格尔旗境内,南流至陕西府谷县东北注入黄河;定边营治今陕北定边县,偏头即今山西偏关县,宁固指当时宁夏诸卫和固原镇。这条长城的修建乃因袭隋朝开皇五年崔仲方所筑灵、绥长城的西段旧基,东段向东北延伸至府谷县黄河西岸,至成化十年工竣,共筑两道长城。嘉靖年间(1522~1566)杨一清、刘天和等相继主持修缮改造。南遭长城自定边营向南经石涝池、新兴诸堡绕丁一个弧型至龙州城与旧墙相接、依托白子山,以杜塞入犯环(县)、庆(阳)之道。

  宁夏镇

  总兵官吏钊任职期间(1432~1443)置斥堠、建关隘,成为宁夏明长城的雏形。 成化十年(1474)徐廷璋、范瑾仿照延绥巡抚余子俊的做法,督造宁夏河东长城,“自黄沙咀起、至花马池止,长三百八十七里”。(《边政考》卷三)黄沙咀,位于后来的横城堡(今宁夏灵武县横城子村)西北,西临黄河。花马池即今宁夏盐池县城,这条长城东与延绥镇相接,亦沿用隋代灵、绥长城一部分旧基。明人称作“河东墙”。成化十二年(1476)贾俊出任宁夏巡抚督御史,在边八年,不挟妻子,精勤刚果,主持构筑贺兰山双山南口(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北岔口)至广武营(今青铜峡市广武乡);永安墩(今宁夏中卫县西南)至西沙咀(今中卫县柔远堡村)的宁夏西南边墙。又在今宁夏陶乐县东岸轫建河东“十八墩边墙”,北起镇远关(今宁夏石咀山东北)所对黄河东岸,南接横城堡“河东墙”。嘉靖年间,宁夏镇边墙再被帮筑改建,连缀成一体,东南起自花马池与延绥镇长城相接处,西北经兴武营、横城堡,沿黄河东岸北行至石咀山越过黄河,经镇远关绕一个大弧型,再依贺兰山东坡南下直至枣园堡转向西行,经宁夏中卫止于黄河北岸。

  固原镇

  明孝宗弘治年间,蒙古火筛、小王子诸部多次窜入套内,南掠固原、平凉一带,致使明王朝于弘治十四年(1501)正式成立固原镇,设总兵官,并开始兴筑长城的工役。“总制秦肱筑内边一条,自饶阳界起,西至徐斌水三百余里,系固原地界;自徐斌水起,西至靖虏花儿岔止,长六百余里,亦各修筑……屹然为关中重险。”(《皇明九边考》卷十)饶阳,指延绥镇饶阳水堡(今陕西定边姬原乡辽阳村),为延、固二镇分界处;徐斌水堡。今宁夏同心县东北徐冰水村,靖虏卫城,即今甘肃靖远县城;花儿岔,位于今靖远县西北水泉镇黄河东岸,这条近乎东西向的长城当时被称为“内边”。嘉靖年间(1522~1566)固原镇将靖虏卫(今靖远)西南沿黄河东南岸修筑的墩台加筑长城穿过今兰州市,并顺洮河东岸向南延伸到今岷县境内,称“黄河一条边墙”和“洮州十关”。

  甘肃镇

  明初即设甘肃镇主持河西防务,但因明前期来自北方的边患主要集中在今河北、山西,陕西境内,河西相对为安。随着蒙古亦不刺部西迁,甘肃防务吃紧,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才始议修筑长城之事,而真正的兴筑是在嘉靖中叶。嘉靖十六年(1537)巡抚赵载修竣镇番卫(今甘肃民勤)临河墩至永昌卫城(今甘肃永昌县)土垣、沟堑百余里。嘉靖二十年(1541),修“嘉峪关墙一道,南至讨来河十五里,北至石关儿十五里,共三十里。”(《边政考》卷四)讨来河即今北大河,石关儿位于今嘉峪关黑山湖水库东北,这是嘉峪关第一次以正规的城垣工程出现。嘉靖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547—1548)巡抚杨博又主持了甘肃长城的三段大规模增建工程。第一段东起五坝堡(今甘肃高台东18里)沙岗墩,西至九坝堡(今高台西北40里),绵延于黑河北岸。第二段位于山丹卫境内,东起五泉口奉城铺(今山丹丰城堡)西达大口子东乐驿(今山丹县西东乐镇)。第三段东接东乐驿,西至甘肃镇城(今张掖市)西北板桥堡(今临泽县板桥镇)。在这道长城北侧龙首山诸山口还分别修筑了壕堑、墩台或关城。至此,甘肃镇所辖河西走廊段长城基本成型,连为一体。

  大同、宣府镇

  成化二十一年(1485)余子俊以户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总督大同、宣府军务时曾增筑墩台440所,东起四海冶(北京延庆县东),西抵黄河,延袤1300余里。而重新修筑长城主要是嘉靖年间完成的。嘉靖二十一年至二十九年(1542~1560),翟鹏、詹荣、翁万达先后总督宜、大,挑修边墙干余里。新工程的特点是在城墙上筑墙台、敌台,“利于旁击”,台上置铺屋“以处戍卒”;靠近长城之处筑堡,“以休伏兵”,城垣下留有暗门,“以便出哨”。这是明长城建筑结构的…大改进,使城墙、关隘、烟墩、戍堡共同组成纵深防御体系。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