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军事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奥斯曼帝国:横跨六百年的帝王将相、外交、军事(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01
摘要:《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比较难以满足现在的人们对新知的需求,它关注的基本上是帝王将相、大国外交、地缘政治等宏大主题,除了第8章简单地介绍了奥斯曼帝国的制度特征,该书对社会生活、女性、艺术、地方状况等等鲜有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比较难以满足现在的人们对新知的需求,它关注的基本上是帝王将相、大国外交、地缘政治等宏大主题,除了第8章简单地介绍了奥斯曼帝国的制度特征,该书对社会生活、女性、艺术、地方状况等等鲜有涉及。比较而言,笔者不久前介绍过日本学者林佳世子的《奥斯曼帝国500年的和平》一书,这本书基本上反映了新的史学潮流,比如环境史、全球史、女性史、艺术史、经济史、地方史等方面的进展。另外,林佳世子的书也大大压缩了传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史的内容,对这些基本上只是概述,细节很少,若非要讲,也会换个角度,比如,更多关注叙事视角的多重转换,提供很多鲜活的史料,用材料说话,很是生动。


其实,关注帝王将相、外交、军事等内容,是传统史学的普遍特点。欧洲人关注和研究奥斯曼帝国是很早的,毕竟奥斯曼人给欧洲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欧洲,至迟在17世纪就已经开始出现对奥斯曼帝国历史的研究和书写了。当然,政治史是他们最先关注的话题,欧洲人最想搞清楚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和政治管理体制。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作者帕特里克·贝尔福早年照片


笔者并不认为所谓传统政治史的史学叙事已经过时,后世新史学的发展,并不能轻易就取消政治史和军事史的地位。虽然,现在也可以有历史研究者不用懂政治-军事的历史,甚至连帝王将相的名字都不用搞清楚。但对一部通史来说,离开传统政治、军事史的内容,也是不可思议的。不同时代的史学范式,不一定就是互斥的,即便是在旧的政治和军事史料中,除了对于确切年份的考据、成败得失的计算,也可以发现新的内容,有时候,提问方式的改变,也会使旧材料变得鲜活。从历史书写的角度来说,将政治史和社会史相结合应该是发展的方向。


传统奥斯曼史学过于关注军事,也造成了一种历史的偏见,一是认为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只是靠着靠武力征服;二是很早就出现了所谓的奥斯曼帝国“衰落论”,即认为,在16世纪晚期以后,奥斯曼的军事扩张达到顶峰之后,就陷入了长期的衰落

(decline)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一书就非常典型地反映出“衰落论”的影响,它的第四部分就叫“衰败之种”,我们不妨具体来看。


作者说,16世纪的苏雷曼大帝代表着奥斯曼帝国的顶峰,但这也是分水岭。虽然之后有过短暂复苏的曙光,但奥斯曼帝国整体上一直处于不可逆转的衰落之中。


“就在他伟大的成就之中,暗藏着终将带来衰败的祸根。继承他衣钵的后代都将是远逊于他的人——既不是征服者,也不是立法者,亦非政治家。奥斯曼帝国的巅峰突然成了一座分水岭,一座山峰的顶点,整个帝国的命运缓慢而不可避免地沿着山坡下滑,进入衰败的深远,并走向最终的消亡。”


“索科卢的遇刺身亡拉开了奥斯曼帝国长期衰落的大幕。”“就这样,奥斯曼帝国很快就进入了漫长的衰落期,这种衰落直接体现在苏丹权威的下降和政府机构的弱化上。”随着军事扩张到了极限,苏丹也日益无能,行政经验和军事经验丧失,沉迷于后宫,而西方的工业和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军事技术不断进步,奥斯曼人跟不上,就只能转为守势。“从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初,在欧洲进行领土扩张就一直是这个国家运转的主要动力,而现在,奥斯曼帝国已经既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也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去支撑进一步的领土征服了,而这也是导致其衰落的部分原因。”“从此以后,奥斯曼帝国在与欧洲的关系中主要凭借的就不再是武力,而是外交手段了。


曾几何时,凭借着宗教上的冲动和战场上的勇气,新月还可以梦想彻底击垮十字架;而随着最后一名圣战士马德·阿里在彼得罗瓦拉丁被熟稔现代世俗战争技巧和科学的欧根亲王击败,那样令人骄傲的日子便一去不返了。从此以后,奥斯曼人意识到,他们在欧洲事务中实际上只能处于守势,而且要依赖盟友的帮助。”“它不再是一个扩张中的国家,而成了一个收缩中的国家。”


在奥斯曼人人口增加的同时,出现了大量的失业,骑兵失去土地,沦为作乱分子,地方豪强发展,农民流离失所。中央出现了过去一直可以避免的世袭特权,腐败丛生,禁卫军衰落。17世纪末以后,又遭遇了一系列的军事失败,尤其是面对俄国崛起。18世纪以后,衰败依然在延续,到19世纪进入改革时代,然后是民族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灭亡,土耳其成为奥斯曼帝国的真正合格的继承人。


以上就是一般“衰落论”的叙事逻辑。


电视剧《帝国的崛起:奥斯曼》( Ottoman Rising Season 2020)剧照。


另外,我们也需要虑及,不只是西方人持奥斯曼帝国“衰落论”,土耳其人自共和国建立以来也有这种宏大叙事,如果我们看1930年代土耳其的历史书写,就容易看清,在一个新的共和国里,当时的学者和政治家们对奥斯曼帝国的看法。在1930年的《土耳其历史纲要》中奥斯曼帝国这部分的标题分别是:奥斯曼帝国的形成

(Osmanl mparatorluunun teekkülü

),然后就是三个分期——停滞、衰退、崩溃

( tevakkuf devri, ricat devri, inhilal devri)


1931年的高中历史教科书《Tarih》第三卷是《近代奥斯曼-土耳其史》,执笔者是两个当时非常重要的历史学家——玉素甫·阿克楚拉

(Yusuf Akura)

与伊斯玛仪·哈克·乌峥查尔舍勒

(smail Hakk Uzunarl,1888-1977)

,主要分为如下5章:1、奥斯曼国家的形成

(pp. 1-31)

;2、奥斯曼帝国

(pp. 32-70)

;3、至16世纪末的欧洲(pp. 71-113);4、帝国的衰退

(pp. 114-187)

;5、帝国的崩解与灭亡

(pp. 188-310)


关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最早应该是奥斯曼帝国自己的编史者的论调,这种论调实际上往往是奥斯曼文人出于批判现世政治的需要,或只是发发个人的牢骚。而西方人可能还部分地受到爱德华·吉本讨论罗马帝国衰亡的影响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