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并带动科技资金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也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童旭东说,要继续实施“科技+”“+科技”行动和“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保持省财政科技投入连续增长的势头,到2020年,研发奖补年投入规模达到6亿元以上,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100个以上。 ◎典型案例 中南大学科技园: 创新企业集聚 园区一房难求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陈雅忱 升华大道是贯穿中南大学的一条主道。沿着升华大道往南走,出了校门就是开园不到一年半的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这是中南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区,也是推进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整治建设的首开项目。10月下旬,记者来到这里“探园”发现,园区已建成的5栋建筑全部满员。入驻的企业,既有雄心勃勃的初创公司,也有转化国家科技大奖成果的圆梦者。 “创新性、成长性和经济性三个指标,是我们选择企业的标准。目前,研发总部已对接500多家意向入驻企业和项目,完成180多家科技型企业工商注册,44家入驻企业签订了合同。还有一些企业想进园,可我们房子好紧,实在满足不了。”中南大学科技园(湖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成文告诉记者,园区紧邻中南大学,企业和学校的联系非常方便,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能够快捷地在此孵化,成功后再转移辐射出去,特别受教授们和企业家的欢迎。 采访间,中南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姜锋接到了黄伯云院士的电话,问询大飞机刹车系统研发总部落户园区的进展情况。接完电话,姜锋告诉记者,落户时的第一次会议就是在1号楼开的,确定了7号楼的第5层都给这个项目。“这也是黄院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成果的转化项目,从炭炭刹车材料发展到了刹车系统,市场潜力很大。” 与1号楼相对的5号楼,则是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的总部办公大楼。一楼展厅里展示的分体机、一体机、内外网安全隔离桌面终端、银医通自助服务终端、智慧教室等多种产品,正是张尧学院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透明计算”成果转化的结晶。 “新云网是在这里落户的第一家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公司与中南大学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国透露,目前市场反馈良好,发展顺利。 中南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伍晓赞告诉记者,信息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新材料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研发及公共服务平台,都来自中南大学优势明显的学科领域,是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投资1900万元建设的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孵化公共服务平台。“除此之外,我们也在探索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帮助企业更快成长。” 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难,一直是行业痛点。园区和浦发银行沟通后,精心筛选了一批企业供银行挑选。“公司拿到了将近200万元的授信额度,需要周转金时随时可以解决。”中斯信息董事长李洪波告诉记者,以前因为借钱不易,有时会推迟合作。 天云软件从事金融行业大数据技术开发。“数学理论对提升大数据研发能力夯实底层架构作用巨大。感谢园区牵红线,公司和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老师们每周都来公司培训员工,还指导公司产品开发例会。”天云软件副总何敬敏感慨,以前没有渠道与教授们建立联系,企业要多走一些弯路。抓紧和记者聊完,她又忙着接待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老师,商量在公司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