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五大基地”建设观察】我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三年回眸:壮大高(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03
摘要:在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统领下,越来越多的地区加入到创新示范行列。株洲、衡阳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浏阳、湘阴、资兴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郴州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致力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

  在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统领下,越来越多的地区加入到创新示范行列。株洲、衡阳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浏阳、湘阴、资兴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郴州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致力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中国经验”。

  依托湖南的优势科教资源,一批国家级平台和基地还在加速布局。除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获批建设国家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外,省科技厅透露,国家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并启动实体化平台运作,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加快论证实施,争取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选址长沙。

  作为最小的创新单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3年增长迅速,目前企业数量为2016年的2.1倍,今年将继续实现快速增长。

  反映湖南创新综合实力的几个指标,呈现出良好的态势。2018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14%以上;获国家科技奖励27项,占全国十分之一。

  3 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科技创新瓶颈

  建设科技创新基地,最终还是要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方面尽可能增加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尽可能加速成果转化应用。3年来,我省针对现有体制机制中的制约因素,展开了一轮深改行动。

  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2017年出台的“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堪称湖南改革开放以来集成度最高、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最大的人才引进培育计划。

  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支持下,省科技厅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指引,着力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创新人才支持和服务体系。2018年,省科技人才专项经费投入1.2亿元,今年增加到1.4亿元。特别是建立了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持体系,对于战略新兴领域紧缺人才重引进,对于重点优势领域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重培养,对于院士团队资源和产学研人才则重使用。

  科技创新计划与经费管理改革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春天,备受科技界关注的《关于完善省级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激发创新活力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台,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如按规调剂使用资金,“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了”;简化经费报销程序,打破劳务费比例限制的“玻璃门”等。

  融资难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面临的瓶颈之一。我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针对我省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其中,长沙银行成为我省首个体系化推进科技创新金融综合服务的金融机构。省科技厅还与长沙银行签订科技金融深度合作协议,共建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成立于2017年的东映碳材,是一家从事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期,面对建设资金的巨大缺口,公司董事廖超前形容管理层们“愁得掉头发”。

  “省科技厅下属的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股东对公司出资4800万元现金,孵化项目。此举不仅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同时有效地撬动了社会资金对企业后续融资的关注与支持。”廖超前介绍,长沙银行接着为公司授信2000万元,前后只花了两个月,“比我们股东会通过的速度还快!”

  除了解决资金问题,束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制度体系也逐步得到健全。集聚政策、技术、人才、资金、信息、服务的潇湘科技要素市场和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线上平台先后投入运行。

  “2018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81.7亿元。今年力争突破400亿元。”省科技厅成果处负责人说。

  ◎权威访谈

  精耕核心区 做强动力源

  ——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朱胜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五大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摆在第一位,对湖南发展至关重要。经过3年努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湖南应该在哪些方面再发力,让科技创新基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1月4日,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畅谈了他的思考。

  “建设科技创新基地,打造长株潭国家自创区为创新发展核心增长极至关重要,这是湖南科技创新最大的底气。下一步,要充分发挥长株潭自主创新多年积累的人才、学科和产业优势,推动自创区在空间上做大、在辐射上做广、在生态上做优、在融合上做深,最终在发展上做强。”童旭东说。

  他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自创区空间布局调整方案尽早获批。围绕自创区“三区一极”战略定位,拟进一步完善“三谷多园”布局,扩大政策辐射范围,将“两山”纳入自创区发展核心区,长株潭26个园区和“3+5”城市群国家高新区纳入拓展区,探索建立“飞地”园区、托管或建立分园,辐射带动全省。

  “构建包容、开放、共享、共赢的创新生态,关键要在区域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军民融合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童旭东说,要抓紧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加快推动出台实施《湖南省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这几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迅速,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争取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零成本”申报,自创区范围内高企数量突破4000家。

  他透露,2020年将投入资金3亿元以上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攻关项目,加快推动长沙高端装备、新材料、人工智能,株洲先进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湘潭军工装备及新能源汽车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的兴起。

  “建设科技创新基地,除了自创区这个核心区,还要积极推动更多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童旭东说。

  他告诉记者,在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落地湖南的同时,湖南也在完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评估机制,争取到2020年,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800家。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两个关键点,要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要健全梯次接续的孵化体系,到2025年,力争建设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性新型研发机构、2-3个国内著名应用技术研发机构。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