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是民航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的需要 目前我国民航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辅助决策、综合保障能力相对薄弱。民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业性强、时效性要求高、处置难度大,需要可靠性高、专业性强的预测预警、分析研判和辅助决策模型给予科学有效的支撑。在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需要全面掌握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应急决策所需的技术支撑,提升应急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应用水平,然而在应对复杂程度高、涉及面广的重大突发事件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作为保障。此外,我国民航应急救援装备长期依赖国外进口,高高原民航应急救援和航空救援关键技术及装备等更是缺乏,开展民航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研发,可为全国民航应急救援标准体系构建、民航运输企业应急救援装备水平提升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我国民航应急保障技术和设施建设仍然相对落后,很多区域应急通信链路都无法保证稳定连通。因此,亟需构建集风险态势感知、快速接报、智能分析研判、指挥调度、智能决策、多技术协同应急救援、应急调查与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民航应急管理平台,全面提升我国民航应急处置能力。 3.是民航应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目前民航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滞后,人才供给数量严重不足,特别缺乏从国家和行业的角度培养综合性应急科学高层次人才的平台。虽建有专业救援队伍,且这些队伍在近年来的民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但专业救援队伍的应急培训和演练科目未形成科学的体系,实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应加强民航专业人员应急能力技术培养方案研究,构建专业人员和救援队伍培训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具有民航特色的应急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形成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学术研究和师资队伍,推进领域科学研究和交叉学科综合性人才培养,构建完整的民航应急科学与技术领域特色学科体系,力争在全国建设3—5个高素质应急专业人才培育基地。 三、民航应急科技体系发展趋势分析 民航应急科技体系是建立我国民航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包括先进的应急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高水平的应急专业队伍培训、高效的应急装备研发等多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国的应急科学体系正从被动应对型向主动防御保障型发展,需要建立多技术协同的动态监测、预警、处置、指挥决策等新型智慧应急科学技术体系,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随着我国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GIS、5G、云计算等新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民航应急救援,天、空、地一体化的现代应急通信网络和交互融合型感知网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民航应急管理体系将实现高度智能、自我进化的应急管理信息化新生态,建成民航应急管理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的信息化体系,这必将为构建与民航强国相适应的现代民航应急管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必将革新传统民航应急理论体系,为未来新型民航应急科学与技术的研发提供强大动力。下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民航应急基础理论民航应急理论创新研究与标准组织体系建设是民航应急科学技术的基础。从突发事件演化机理与应急管理机理层面,研究应急管理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和环节的机制机理,确定各环节应对策略和应急响应程序,最终制定应急预案和标准体系。从发展趋势上看,民航应急基础理论的研究将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以现有民航应急管理框架和公共安全应急理论为基础,结合民航行业特性,针对应急管理对象——突发事件和承灾载体及其造成次生衍生事件链的演化机理和基础理论展开深入研究,并以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和综合应急保障为主线,构建集应急技术、应急管理理论和安全文化为一体的民航应急管理理论新体系,研究民航领域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及应急管理相互耦合的立体化逻辑关系和内在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