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图片 孙韶华:新时代民航应急科技体系的发展趋势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15
摘要:按照民航局党组关于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专项任务的“坚持源头管理、重点突出、科技引领”的基本原则,以构建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具有中国特色

孙韶华:新时代民航应急科技体系的发展趋势

  图源: 中国民用航空杂志

  为进一步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组建应急管理部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正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重大革新。

  民航行业历来高度重视航空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2016年民航局党组面对新时代民航的发展形势和需求,提出“一二三三四”的总体工作思路,要求切实补齐应急处置能力的短板,按照“坚持源头管理、重点突出、科技引领”的基本原则,实现到2020年构建与行业特点相适应的民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随着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快速进行,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运输机场数量等均不断增加,但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基础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应急管理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应急处置能力是民航持续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民用航空活动地理范围广,业务链长,服务环节多,提供服务的单位多,受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生产事故的影响大,民航突发事件通常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次生衍生性等特征,民航运行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涉及到航空器、空管、机场、航空公司、运行环境及航空旅客等多个方面,应急处置难度大,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民航安全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民航应急科技体系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民航行业的重视和支持。

  一、民航应急科技体系基本架构民航应急科学技术作为国家应急科学技术体系的一部分及民航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民航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民航应急科学技术体系应基于应急事件演化过程及其机理进行理论体系构建,形成以事前、事中、事后和综合应急保障为主题的应急科学体系研究思路,涉及到工、理、经、管、文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涵盖民航应急管理基础理论,风险感知、预警与防范技术,应急处置与应急救援技术,应急演练,调查与评估,综合应急保障等相关技术(见图1)。

  民航应急科学与技术体系框架

  二、民航应急科技体系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民航应急科学与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急科技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比较突出,与国内其他行业和国际民航先进的应急科技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科技引领”的创新能力上,与国际民航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因此建设高水平、全体系的民航应急科技体系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1.是民航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需要

  我国现有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由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构成,简称“一案三制”。相比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现有应急管理体系存在互联互通与体系协同不顺畅、职责边界不清晰、指挥关系不顺畅、应急响应环节多、协调权威性不足等问题;应急资源难以得到综合利用,通信信息系统时效性不强,无法实时掌握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和应对处置的第一手数据。缺乏民航应急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导致我国缺乏与民航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体系、标准规章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特别是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运输量最大、发展最快的高高原机场群,然而高高原机场运行风险和应急处置难度远超过平原机场,目前相应的机场应急救援规范、标准和要求都仅适用于平原机场,亟需制定适用于高高原机场的应急救援规范、标准体系。因此,我国应急科技体系的发展就是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应急科技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结合民航行业特性,针对民航应急管理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以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和综合应急保障为主线,构建适应民航行业发展需求的民航应急管理架构与应急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集应急科技、应急管理理论和安全文化为一体的民航应急管理新体系。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