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从无到有,生产能力空前提升。建国初,我省工业多为作坊式轻工业,占比近80%,只能生产纱、布、火柴等为数甚少的日用品。70年砥砺奋进,我省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拥有92.7%的工业大类,覆盖191个中类,形成庞大生产能力,多项工业产品生产力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如,我省铜、稀土、有机硅、光伏、航空等产业生产力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触控屏出货量已占全国40%以上。其中,欧菲光生产的指纹模组年出货量达1.9亿颗、全球第一,联创电子生产的运动相机镜头年出货量占全球70%。 四是从旧到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长期以来,我省产业发展立足于资源禀赋,逐步形成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传统产业比重大。进入新常态,我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2009年在全国率先发布第一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兴起,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前年,电子信息产业破2000亿,去年物联网产业破500亿元,今年航空产业有望破千亿。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5.2%、21.3%。同时,我省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加快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培育了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五是从弱到强,产业实力不断壮大。建国初期,企业小且零星分布,无一个产业成规模。通过70年砥砺奋进,江西产业全面扩容、大幅增长,多个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具有较强话语权。如铜产业全国第一,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全国第二,锂电池产业全国第三,钨采选和冶炼产能均占全国一半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中部第二。2018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产业10个,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7.4%。其中有色产业过六千亿、电子信息、建材、石化、食品、钢铁等产业过两千亿。今年上半年,我省多数重点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3.6%,有色、装备制造(不含汽车)、建材、航空、中医药均增长10%以上,移动物联网、LED、VR、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增速也呈加快趋势。 六是从单一到多元,所有制结构更加完善。改革开放初期,全省工业企业均为国有或集体企业,没有非公企业,企业活力明显不足。1982年实施农村经济改革后,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私营企业、个体户开始迅速增长。尤其是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打破国有企业“大锅饭”,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得到快速发展。2018年,全省非公有制规上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总数95%以上,贡献营业收入80%左右,拉动工业增长7.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6.5%。 七是从少到多,企业数量规模持续壮大。1949年,全省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都是小型、微型作坊,勉强称得上“工厂”的仅有70家,“矿”仅有十余座。通过70年砥砺奋进,江西工业企业呈井喷式增长,大中小梯次不断完备。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3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企业42家,过百亿元企业21家。江铜过2000亿元,江铃集团达千亿级。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5家,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库中小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65家、专业化“小巨人”企业107家、单项冠军企业23家。 八是从加工到创新,技术水平不断增强。过去,我们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以贴牌为主,产业多处于微笑曲线底端,附加值低、竞争力弱。新世纪以来,通过强化技术创新、融合互动,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方面,多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保持10%以上增速,增速处于全国前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全行业覆盖、达330家,基本形成以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园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架构的创新平台体系,涌现出一批高端高质创新成果。如,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实现我省“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欧菲光图形化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实现我省“中国专利金奖”零的突破。互动融合方面,累计应用智能装备近1.3万台(套),建设“数字化车间”近千个,上云企业数超1.3万家,建成上饶大数据、抚州超算中心等一批大数据产业基地。鹰潭建成全国首个地市级全域覆盖窄带物联网。 九是从散到聚,集聚水平稳步提升。改革开放前,企业落地、产业布局更多考虑的是“就地取材”,产业成点状布局,很少成群。新世纪交替,乡镇企业虽火热,但依然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新世纪后,我省主要依托工业园区搞企业、办工业,并向专业化园区、产业集群转变,实现从粗放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变。目前,我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03个,其中,国家级19个(国家级高新区9个、国家级经开区10个)。2018年,全省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843亿元,占全省工业80.5%;过百亿的70个,过500亿的12个,过千亿的4个、南昌高新区超2000亿元。 十是从配角到主角,工业主体地位更为突显。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画好山水画,写好田园诗”是以往的主旋律,工业长期服从农业、服务农业。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战略大调整,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先后实施两个“三年翻番”、两个“三年强攻”、两轮“工业强省”战略,江西工业驶入快车道、换车道。1993年,工业比重首次超过农业。2018年,工业占GDP比重36.9%,高于全国平均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1.9%,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财税收入主要来源,就业富民重要渠道,创新创业核心阵地,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 70年历程,可歌可泣。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以下十件大事。 1.“一五”时期国家5个重点项目布局江西,开创了新中国江西工业新局面。 2.60年代至80年代的“三线”建设,奠定了江西现代工业体系的坚实基础。 3.90年代昌九工业走廊建设,开启了江西新型工业化之路的先行探索。 4.2001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思路提出,推动江西经济走上了新型工业化的正道。 5.1991年首个工业园区设立,随后百个工业园区建成投产,成为了江西经济发展的重大载体、重大引擎和工业开放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 6.2014年工业综合实力稳步迈上三万亿台阶,挺起了江西经济的脊梁。 7.江铜、江铃的跨越式发展,吹响了江西工业向全国乃至全球进军的号角。 8.南昌航空城的建设,开启了江西从航空大省向航空强省跨越的新征程。 9.201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江西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新时代江西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明了方向。 10.2018年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的召开,重新定义了江西工业乃至江西发展的全球潜力。 回顾总结江西工业7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我们很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不动摇。 |